地大新聞網訊(通訊員 鄒夢夢)“我印象最深的是椎體上滾的實驗,原來我的眼睛被騙了,太神奇了!以后哥哥姐姐們能不能多來我們上課?”就讀于光谷十七小四年級的龔熙桐,向帶隊的孫宇濤老師說。6月12日,我校學生黨員科普公益行走進武漢市東湖高新區九峰街華誠里社區,開展主題為“格物致理,春風化雨”的青少年物理科普日活動。
“這兩個球同時下落,一個走直線,一個走曲線,哪個會先到?”“直線先到!”小朋友們異口同聲答道,這是科普公益行的志愿者講解“最速降線”時的問答環節,雖然答錯了問題,但通過實驗,孩子們學習到最速降線是最快的,有學生講到玩滑梯比賽時,坐先陡后緩的曲線滑梯,會比直線滑梯更快到達終點。
燈光漸暗,輝光燈通電后發出的亮光吸引著孩子們的目光,“我們現在把手放在燈罩上,會發生什么呢?”“會形成一束閃電,因為人能導電。”一位小朋友搶答,志愿者為小朋友點贊并送上了獎勵勛章。
來自光谷一初七年級的李雨嫙說,之前遇到堵車的時候,她就想以后要發明帶翅膀的汽車,遇到緊急情況能飛起來到目的地,學習完太陽能發電的磁懸浮馬達,她有了新的認知,“參加這樣的科普實驗,可以擴大知識面,我以后想當科學家。”
科普公益行活動設置了椎體上滾、鐵樹開花、磁懸浮馬達、共振小娃、磁阻尼擺等實驗,包含光學、電學、力學、電磁學等知識,同學們暢游在知識的海洋,在志愿者的講解和指導下,孩子們動手實操、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老師和同學之間深入交流。活動結束后,很多孩子還不舍離開。
孫宇濤說,我校數學與物理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本科生黨支部與該社區黨支部開展了結對共建,積極打造“黨建+專業+服務”育人模式,將黨建工作與專業實踐相結合,學生黨員走進武漢的多個社區開展科普公益服務活動,傳播科學思想,厚植科學精神,引導學生黨員積極投身科技強國實踐,讓更多的青少年能夠在科學的沃土中茁壯成長。
據悉,學生黨員科普公益行活動是由數學與物理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本科生黨支部牽頭發起,其它學生黨支部共同參與,以我校物理演示與探索實驗室為依托的學生公益項目,該項目現有學生黨員志愿者80余人,專業天文望遠鏡、高倍顯微鏡等實驗儀器設備150余套。(編輯 王俊芳 審稿 陳華文)
中國地質大學 學校辦公室 版權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魯磨路 388號 郵編:430074 鄂ICP備15021562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416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