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聞網訊(通訊員陳嬋 王俊 張怡悅)工程學院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以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力貫徹新發展理念,將“三全育人”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相結合,聚焦專業特色、發揮學科優勢,積極探索產學研深度融合模式,為學生搭建創新和實踐的平臺。
一、開展多行業校企合作,擴大產學研朋友圈
工程學院根據學科特點和發展需要,重點在自然資源領域和中鐵、中交、中建等單位布局產學研合作基地,不斷擴大合作辦學“朋友圈”。2021年,黨委書記、院長及其他學院領導班子成員深入走訪廣東、成都、沈陽等8個區域中心城市,與18家企事業單位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在學科建設、關鍵技術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學生生產實習、就業創業等諸多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取得顯著效果,為學生增加實習和就業機會打下了深厚基礎。
2021年12月17日李紅麗書記與泉州工程勘察院院長曾文杰代表雙方簽訂協議
2021年12月19日焦玉勇院長與咸寧市交通集團總經理劉正國代表雙方簽訂協議
二、開展全方位職業素養教育,探索育人新模式
為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推動完善以“五育并舉”為內核的“三全育人”人才培養體系,培育“三觀三型”新工科人才,工程學院打造了集“行業認知+知識拓展+就業育人”為一體的《工程行業認知》課程,邀請在工程領域各行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企業中任職的技術專家和優秀校友擔任授課講師,向青年學生介紹行業發展,講述工程人的奮斗故事,指引職業發展方向,鼓勵學生專業報國。其中,雷神山總工程師賈瑞華主講的“雷神山醫院建設紀實”,武漢最大方艙醫院施工負責人李永剛主講的“戰疫講座”,川藏鐵路副總設計師黃勇介紹的“人類歷史上最具挑戰性的鐵路工程”,“雙奧總工”李久林講授的“綠色可持續建造的工程理念”等經典課程,在全體學生心中樹立了“繼承前輩意志、擔當復興大任”的宏圖大志。地質工程專業的寇桓嘉同學表示:“聽完李久林校友報告,我深感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工程行業也要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在未來研究生深造中我將更加注重扎牢專業根基,注重將所學知識與工程實際相結合,貫徹科技創新的‘四個面向’重要指示,為實現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添磚加瓦。”
劉亞洲講授工程勘察現狀和發展
三、挖掘產研結合點,搭建實踐平臺
學院與數十家企業通力合作、協同發力,通過搭建實踐平臺、挖掘產研結合點、提供保障等措施,為學院培養新工科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開辟了行之有效的途徑。探索實踐教學與實習基地建設模式,與地調局、中地裝、中煤科工集團等70多家企業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創新實踐以“3年理論課教學+1年實習實訓”為模式的“3+1”鉆探、巖土卓越人才培養模式,力求突破傳統工科人才培養范式。
11月25日,工程學院40名學生前往中國一冶交通公司漢陽十里鋪項目智慧館和武漢經開人工智能科技園進行參觀學習。地大工程學院校友、中國一冶交通公司副總工程師徐劍波講述自己在地大和中國一冶交通公司的成長經歷,他寄語學弟學妹們:“要珍惜在校時光、腳踏實地, 未來的自己定會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 工程學院“筑魂班”方熠同學在參觀過程中談所學所感,他說,“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工程大學生,我將繼續發揚‘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校訓精神,既注重腳踏實地做學問,也注重仰望星空搞創新,將以工程精神和工匠精神為指引,在未來探索科學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工程學院學生在中國一冶交通公司漢陽十里鋪項目智慧館和經開人工智能科技園參觀學習
四、建設“雙創”實踐體系,培養創新創業生力軍
工程學院實施“專業+雙創”創新能力培養計劃,搭建了以“雙創”重大賽事為龍頭,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為導向,實踐學科競賽科研實訓為階梯,普及型科創活動為基礎的本研一體、層次遞進的“雙創”實踐體系。
近5年來,在校企合作推動創新創業模式下,工程學院設置了以包頭城建創新獎學獎教金和廈門安越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為代表的學生創新創業基金共計50余萬元,該基金用于項目化資助師生團隊開展創新創業,截至目前,15個師生團隊的創新成果受到基金獎勵。2021年7月,工程學院舉辦第八屆湖北省結構設計競賽,全省70多個師生團隊參加了競賽,工程學院學生團隊獲得一等獎,并在后續的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獲得二等獎。本次活動中,工程學院產學研合作單位中國一冶為活動提供全過程、全方位指導,并資助項目獎勵經費15萬元。該團隊中的蔡志藍同學表示,“通過本次比賽,我收獲了許多,學習了很多力學和結構方面的知識,尤其對結構設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模型制作過程中,通過將課堂上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既鞏固了課堂知識又培養了空間意識,我從事土木工程行業的信心變得更加堅定。”
“一冶杯”第八屆湖北省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模型加載
“上海建工杯”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地大參賽隊伍制作模型
2021年,在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廣泛助力下,學院在湖北省第十三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湖北省二等獎;在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工程學院學生孫思璇博士負責的地災管家團隊基于多項發明專利,研發出柔性測斜儀和管道軌跡儀,構建空天地一體化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項目獲大賽全國銅獎、湖北省金獎,另有兩個團隊分別獲湖北省銀獎和銅獎。文新和張永權獲評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校級優秀指導老師。
團隊成員參加互聯網+省賽
長期以來,工程學院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將貫徹新發展理念與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有機結合,全力為學生搭建創新創業平臺,持續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建立了學生滿意、行業歡迎、社會認可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了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文字編輯張睿)
中國地質大學 學校辦公室 版權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魯磨路 388號 郵編:430074 鄂ICP備15021562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416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