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聞網訊(通訊員祝琳)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首批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名單的通知》(教高廳函[2022]2號)。我校地球生物學課程虛擬教研室、地質工程專業虛擬教研室、環境工程專業(地質環境方向)虛擬教研室入選。
加強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全面提高教師教書育人能力,是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撐。虛擬教研室是信息化時代新型基層教學組織建設的重要探索,其建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核心,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引導教師回歸教學、熱愛教學、研究教學。本次獲批建設的3個虛擬教研室匯集了我校相關課程群的優質師資力量,共同打造了全國性的課程群教學類及專業建設類虛擬教研室。
地球生物學課程虛擬教研室是以我校地球生物學系為基礎,聯合北京大學、吉林大學、蘭州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西北大學和長安大學等相關教研室及相關科研院所和出版單位組建而成,帶頭人是國家教學名師、我校地球科學學院龔一鳴教授。其目標是創建基于“互聯網+”和AI賦能的教研工作的新思路、新方式和新形態;營造線上線下教師潛心教書、用心育人的濃厚氛圍,促進教師執教能力的提升;實現教材建設、課程建設、標本模型建設、教學科研實驗室建設、實習基地建設和基層教研活動取得的高水平成果實時共享,促進校內外基層教學組織在教書育人方面的活躍度和水平的同步提升,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地質工程專業虛擬教研室由我校牽頭,聯合共建成員包括同濟大學、南京大學、中南大學、蘭州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長安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等30所高校,帶頭人是國家教學名師、我校工程學院唐輝明教授。成員高校類型包括教育部直屬、地方和民辦三類,區域涵蓋東部、中部和西部,其中中西部高校共18所,輻射示范作用強。該虛擬教研室將以人地協同觀、系統演化觀、工程倫理觀為導向,以地質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為抓手,以虛擬仿真實驗、在線互動課堂、教育云平臺等為手段,建設“智能+”新時代全國地質工程專業新型教研室,打造全國性的地質工程專業野外共享實訓基地,構建一流師資建設互聯互通渠道,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地質工程高等教育思路、方法和途徑。
環境工程專業(地質環境方向)虛擬教研室由我校牽頭,中國科學院、河海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長安大學、吉林大學和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共建,帶頭人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我校環境學院王焰新教授。教師團隊老中青結合,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和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在專業建設、課程教學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成效顯著。依托虛擬教研室和信息技術,地質環境與健康虛擬教研室將構建“健康地質”新課程體系、探索“智慧+新工科”人才培養新模式、深化教學資源共享與產教融合新機制、開展教師聯合培訓,促進地學、環境和醫學跨學科交叉專業融合,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
學校高度重視基層教學組織的建設,將以虛擬教研室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優秀基層教學組織的示范引領作用,以課程(群)教學、專業建設、教學研究改革等為主題開展多元探索,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進學校新型基層教學組織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與能力,引導教師回歸教學、熱愛教學、研究教學,為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據悉,本次共有439個虛擬教研室獲批教育部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其中課程(群)教學類237個、專業建設類137個、教學研究改革專題類65個。(文字編輯 王俊芳)
中國地質大學 學校辦公室 版權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魯磨路 388號 郵編:430074 鄂ICP備15021562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416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