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研究地球,就是為了人類更好的生活?!敝袊刭|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說,“培養新時代的本科生,要讓他們具有建設地球美好未來的信念和能力?!?/span>
“從扎根本科教育一線發現問題、尋找原因,到改革創新、構建模式,到不斷培養服務美麗中國、宜居地球建設人才,這條探索之路我們已經走了10年?!?0多年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堅持“品德高尚、基礎厚實、專業精深、知行合一”的人才培養目標,扎實推進一流本科建設,培養面向地球未來的一流本科人才。
“心中裝滿祖國山河,才能成為一流人才”
“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杰出人才?”面對“錢學森之問”,王焰新憋著一股勁。2011年初,他上任校長不到半年,就主持召開學校第一屆本科教育教學會議,作了題為《深化改革 提高質量 培養一流本科人才》的報告。之后11年間,學校每年召開本科教育教學會議,不斷深耕著一流本科人才培養的“試驗田”。
“培養地球科學領域的一流人才,為著祖國和人民是首要的,不能你把他培養成精英,他心里卻裝滿了精致的利己主義?!敝袊刭|大學(武漢)把培養心中裝滿祖國山河的人才作為一流本科建設的“必答題”。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地質學教師團隊”牽頭人龔一鳴教授強調,“品德高尚”是地大人才培養的頭條標準,教師不但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要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有機結合。
2021年9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成立未來技術學院,在人才培養上最顯著的標簽是“敢闖會闖”,導師團隊全是不同學科領域的大咖,在培養環節上實行“探索和猜想計劃”。楊謹菲是入選未來技術學院的第一批學員,她的家鄉經常發生地震和泥石流,她從小的夢想就是能預測和防治這些災害。“在這里,各類前沿科學觸手可及,通過學習掌握更多的未來技術,我期待能找到防治自然災害的鑰匙?!睏钪敺普f。
“地大的學科跟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一流本科建設要讓學生掌握未來的技術,更要讓他們立志為地球的未來服務,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書記黃曉玫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會議上強調。
“學生有了創新能力,才能真正稱得上一流”
“當前全球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不是某一個學科能夠認識和解決的,因此我們要培養基礎厚實、專業精深的人才,既要解決地球今天的問題,又要解決地球明天和后天的問題?!敝袊刭|大學(武漢)副校長、本科生院院長王華介紹,學校過去10年間積極構建“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探索著創新人才培養之路。
“學生有了創新能力,才能真正稱得上一流?!笨鐚W科專業交叉融合要以“問題”為導向進行知識整合,學校結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方法體系的不斷革新,通過實行大類培養、構建通識課程體系、實施個性化培養計劃等方式,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我除了完成191個主修學分,還選了20個輔修學分來提升自己,不斷練就‘真本領’讓我忙得不亦樂乎。”資源學院大四本科生余司琪說。
“沒有固定的老師,卻可選擇最好的老師來上課;沒有固定的專業,卻可以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方向?!边@是讓李四光學院的學生們感到最得意的事情。早在2012年,學校就與中國科學院9家科研院所建立了“C2科教戰略聯盟”,成立了李四光學院,搭建了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的科教協同育人平臺。“不能把教學與科研割裂和對立起來,要讓科研成為教學的源頭活水?!?015年,推出“學術卓越計劃”,建設一流特色學科,打造一流科學研究,2021年整合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9個科研平臺組建了高等研究院,不斷創新科教融合培養一流本科生的模式。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張玉賢攝
董健彪是地球科學學院2017級本科生,2021年他在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賽國賽上獲得了金獎。他說,學校把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培養了自己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據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本科生院創新創業工作辦公室主任王向東介紹,學校系統構建了以意識激發、技能提升、課程教學、項目支撐、團隊孵化、路演實戰等環節為核心的“全鏈條式”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讓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了人才培養全過程。
“要以大自然為實驗室,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野外實踐教學是地質類專業學生必不可缺的環節,我們當時都很擔心,因為疫情沒法參加野外實踐教學實習,那在地大的學習是不完整的?!敝袊刭|大學(武漢)資源學院的學生尹燕梁說,2020年6月,他參加了野外實踐教學實習。
“實踐育人的優良傳統我們絕不能丟”“野外實踐教學是言傳身教的最好機會”……2020年上半年,如何既要抓好疫情防控又要抓好暑期實踐,學校制定多套實習預案,組織200多名教師陸續帶領2000余名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學生,分批次到秭歸產學研基地開展實踐教學。
“我們要培養上天、入地、下海、登極的人才,學生的課堂不應只是在教室里,更應該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本科生院常務副院長周建偉介紹,知行合一是地大人才培養的鮮明特色,建校70年來形成了踐行悟道的優良傳統與教學特色,建立了北戴河、周口店、秭歸、巴東等實習基地,每年超過5000人在基地實習實踐,教育引導學生靠真才實學和實際業績為國家和人類社會做出貢獻。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啟動“大學生長江大保護行動計劃”。田甜攝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副書記王林清說:“要讓學生在山川河流中乘風破浪,不但收獲知識,而且收獲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奮斗豪情?!?021年,學校組建50支社會實踐重點團隊和1200余支社會調查小分隊,共計1萬余名師生奔赴長江流域各地開展地質災害科普宣講、群測群防培訓、現場考察實訓為主要內容的實踐活動,為共同保護長江、建設美麗中國貢獻青春力量。(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夏靜 通訊員魏海勇 余尚蔚)
中國地質大學 學校辦公室 版權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魯磨路 388號 郵編:430074 鄂ICP備15021562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416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