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聞網訊(記者 高雅 通訊員 劉丹)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和“大思政課”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對學生骨干的思想引領和價值塑造,我校開展“同上一堂形勢政策大課”系列活動。
3月14日晚,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郭關玉應邀作《俄烏沖突:根源、影響、應對》的主題報告,拉開“同上一堂形勢政策大課”系列活動的序幕。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儲祖旺,黨委組織部、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黨委學生工作部、校團委、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黨校等部門負責人,校研究生會、學生會骨干現場參與學習;全體研究生黨支部書記、校院兩級研究生會主要骨干、各班班長、團支部書記等1300余名學生骨干,通過地大視訊參與線上學習。陳文武主持學習。
郭關玉從俄烏沖突的根源、俄烏沖突的影響以及中國應如何應對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她通過梳理時間線,從歷史淵源、地緣戰略、政治策略等方面追根溯源,厘清俄烏沖突的由來,結合熱點,探尋俄烏沖突的本質。她立足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不同維度,分析俄烏沖突對俄羅斯、烏克蘭、美國和中國的影響,著重介紹俄烏沖突為糧食、能源、核擴散及國際發展環境等方面帶來的變化、為世界經濟復蘇增加新的不確定性。在談到中國應如何面對俄烏沖突時,郭關玉指出,中國應繼續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她希望同學們保持理性態度看待俄烏沖突,從國家利益出發,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不斷提高思想理論水平,練就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本領。
儲祖旺總結發言。他指出,能否正確看待國際形勢,反映了青年學生是否具備理性的、系統的、辯證的、客觀的思維能力。作為承擔中華民族崛起使命、承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使命的青年學生,應樹立科學的世界眼光、提升把握世界發展趨勢的能力。青年學生骨干要主動閱讀,做有思想內涵的人;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成為求真務實的人。青年學生要拓展視野,提高素養,樹立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局勢,牢固樹立四個自信,做到自信而不自大、自豪而不自卑;不斷強化國際思維,提升全球勝任力,勇擔歷史使命與時代責任;進一步增強國家安全觀和國家利益觀,提升國家安全意識,不斷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和能力。
各培養單位積極組織學生骨干,線上共同上好這堂形勢政策課。學生骨干們紛紛表示,這堂課深入淺出,邏輯清晰,對于研究生了解形勢政策、提升政策理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工程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谷一嘯說,“同上一堂形勢政策大課”中提到的民族命運共同體讓我感觸頗深。我國作為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只有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形成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才能確保中國發展的巨輪行穩致遠。資源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廖敏惠說,當今世界并不穩定,生活在今日中國的我們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國家的發展和繁榮,離不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離不開強大的國防實力,離不開民眾團結一心。青年學子要要立足自身,承擔時代責任,將來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地球科學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蔣佳利表示,當今時代,任何戰爭最直接的受害者都是普通人。身為中國青年,都應該呼吁世界和平。資源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張昭談到,青年人應樹立國家安全觀,以理性態度對待國際熱點問題。資源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吳永璞談到,作為研究生,在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時,應始終保持理性態度,以全面、客觀、科學的眼光看待國際形勢,樹立系統思維、歷史思維和辯證思維,提升自身素質。外國語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何裕錦說,當今世界,霸權與硝煙從未停止,面對錯綜復雜、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我們要理性看待,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審稿 陳華文)
中國地質大學 學校辦公室 版權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魯磨路 388號 郵編:430074 鄂ICP備15021562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416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