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聞網訊(通訊員 許微 魏剛)在校園里,他們24小時守衛學校大門;他們開著巡邏車穿梭于校園每個角落,被學生們親切地叫作“保安大叔”。他們是學校安全的守護者,更是疫情防控的逆行者。在校園疫情防控中,他們反應迅速、“待機”時間長。他們,就是安全保衛部的衛士們!
2022年春季開學以來,武漢市和學校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安全保衛部認真貫徹落實屬地政府和學校關于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的核心任務,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盡職履責、守牢防線,堅決守嚴門、管住人、把好關,各項工作落實落細落小,為師生員工筑起校園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東一門安保人員檢查進校車輛人員健康碼、行程卡 許微 攝
根據學校疫情防控工作總體部署,結合疫情管控需要,安全保衛部堅決落實“守好大門、杜絕輸入”的硬要求。隨著校園疫情防控措施提級擴面,及時調整門禁放行模式,對校內師生員工、家屬區住戶、社會人員等不同人群進行科學分類管理。外來人員“非必要、不入校”,師生“非必要、不外出”。人臉識別系統緊急調整,入校人員及入校車輛嚴格查驗健康碼、行程卡、檢查核酸檢測陰性報告,車輛隨行人員必須下車由人行閘機通行。所有人員需核查身份并檢測體溫方可入校。
升級的校園管控措施,在初期時有個別師生和來訪人員不理解、不配合,給身處一線的他們帶來不小的“麻煩”。“我的車輛已經登記了,怎么現在進不去了?”“我是退休老職工,我已經錄臉了,為什么不讓我出校!”“我是學生,在校外租住的房子,就讓我出去拿一下東西吧?”隨著疫情的動態發展,防疫措施也隨之變化和調整,安全保衛部既要把防控要求落地執行,更要讓防控意識深入人心。
面對被堵在校門口的各類人群,他們必須冷靜克制地處理,需要不厭其煩地給未辦理手續臨時到訪的車輛宣講防疫政策,苦口婆心地向老教師講學校防疫要求,變著花樣對想要外出的學生談大局、認形勢、講紀律。這樣的解釋工作每天要重復無數遍,說到口干舌燥、喉嚨沙啞,但衛士們沒有一句怨言,而是按學校防疫要求,嚴格落實管控措施。“嚴防死守,才能保校園一方平安。”這是他們的共識。
東二門人行閘機入口維持交通秩序 張獻文 攝
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在一線執勤人員緊缺的情況下,安全保衛部部長代清風帶領黨員領導干部靠前指揮,下沉一線,帶班值守,嚴格落實校園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把守校園疫情防控“第一關”,竭盡全力守護廣大師生安康,守護校園安全。
截至4月20日,南望山校區已進行了十五輪全員核酸檢測,安全保衛部與校醫院、后勤保障部等二級單位積極配合,設置檢測通道、拉警戒線,托運核酸檢測物資,引導檢測并維持現場秩序,確保核酸檢測順利完成。安全保衛部副部長彭冠軍以身作則,在帶班指揮治安科工作之外,先后八次作為采樣點點長,組織協調核酸檢測工作。
連夜布置檢測現場 師迪 攝
東區綜合樓核酸檢測查看健康碼 許微 攝
西區體育館檢測現場維持秩序 張獻文 攝
安全保衛部一直堅持四個“24小時”:校園110報警電話24小時響應,校內監控24小時開啟,門崗值守24小時在崗,校內巡邏24小時不間斷。結合疫情防控和安全穩定工作需要,安全保衛部既嚴管嚴控,又靈活有溫度。
在治安科有一支隊伍叫應急組,他們長期工作在一線,始終秉承“服務師生,專業處置,依法應對”的服務理念,擔負著應急處突,消防滅火,治安巡邏,打擊犯罪,調解糾紛,維護交通等多重任務。常態化防疫期間,應急組24小時不間斷在校內巡邏,加強重點區域管控,及時處理突發事件。疫情防控期間,校園內的突發事件更多樣,更復雜。地大衛士們必須要快發現,快處理,這樣師生才更有安全感。
應急處突工作組24小時待命 葉波 攝
在校園110監控中心有一支硬核隊伍——技術小組,他們由年輕的技術骨干組成,負責管理和維護校園視頻監控系統、安防系統和閘機管理系統。在安全保衛部副部長郭敬印的領導之下,他們既是默默的幕后工作者,也是安全保衛部的安全衛士。
“校外人員非必要不進校,校內人員非必要不出校。”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給師生帶來諸多不便。在符合疫情防控規定范圍內,最大程度滿足師生的要求,技術小組聯合黨委學生工作部、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升級改造學生請假系統及閘機管理系統。經過幾個晝夜的努力,最終通過了全功能測試、壓力測試、部署聯調測試等技術環節,系統順利上線,保障了教職工、學生和訪客出入校園需求,減少了在校師生在疫情管控期間的心理壓力。
面對嚴峻的防疫形勢,安全衛士們將繼續全力以赴地投身校園疫情防控和安全穩定工作,嚴格執行學校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要求,強化校園安全管理,提升疫情防控工作效能,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當好全校師生平安的“守護人”,在平凡的崗位上以實干和堅守,筑牢校園疫情防護墻。(編輯 王俊芳 審稿 陳華文)
中國地質大學 學校辦公室 版權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魯磨路 388號 郵編:430074 鄂ICP備15021562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416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