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雄飛 馬鴻發 林宇)第53個世界地球日之際,為引導社會公眾樹立“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增強全民“珍惜資源、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我校湖北巴東地質災害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簡稱國家野外站)聯合巴東縣科學技術協會、巴東縣教育局、巴東縣融媒體中心、巴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開展“云賞野外科學觀測站,相約守護共同的家園”系列科普教育活動,引導公眾重視環境問題,普及防災減災知識,號召全民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活動。
兩地科普現場
4月22日,國家野外站在我校校園開展科普宣傳,通過發放宣傳單、布設展板、科普宣講等形式,吸引在校師生及附近居民到國家野外站大樓前了解學習。同一時間,在距離武漢500公里的巴東縣黃土坡,一堂生動有趣的地質災害科普“云課堂”正在進行,廣大中小學生參與科普知識問答互動。
熊承仁教授進行科普直播講解
本次活動主講人為國家野外站熊承仁教授,他在國家野外站現場,通過“云課堂”直播的形式,為當地青少年講解地球科學的基本知識,著重講解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識別、避讓與監測等內容。
熊承仁教授已經連續11年參加此類科普活動,他認為服務“美麗中國、宜居地球”建設,是地大人思考的出發點、實踐的落腳點。他強調建設美麗中國,要從認識自然、敬畏自然開始,建設宜居地球,要從珍惜資源,保護環境開始。
直播課程
22日活動當天,多位專家領導來到國家野外站,與主講人共同參與“云課堂”直播活動。巴東縣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吳以才主持開課儀式。巴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鄒宗興致辭,他說,地大與巴東縣有著20多年的深厚情誼,見證了巴東縣城的兩次搬遷和后期建設,地大長期致力于地質災害的勘察與治理,為巴東縣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做出了貢獻,期待雙方今后會有更深層次的合作。
巴東中小學生收看“云課堂”直播,線上參與互動
本次活動通過在線科普課堂,國家野外站科普志愿者與廣大中小學生進行知識問答互動。志愿者介紹了國家野外站數據監測技術、大型儀器設備,普及三峽庫區地貌特征和常見的地質災害類型,現場教學防災減災知識,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和應急能力,受到湖北日報、云上恩施等多家媒體報道,本次科普受眾人數達到一千余人。
我校湖北巴東地質災害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依托巴東野外綜合試驗場,面向三峽庫區全境,開展水庫運行條件下地質災害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填補我國水庫地質災害多災種、全頻譜災害鏈觀測的空白,致力于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工作。國家野外站2016年被授予自然資源部國土資源科普基地稱號;2018年被授予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普教育基地稱號;2019年被授予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稱號;2021年獲批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2022年,經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推薦,國家野外站被評為全國科普基地,并得到中國科協頒證授牌。現已成為三峽庫區開展地球科學和地質災害防治科普教育的重要陣地。(編輯 王俊芳 審稿 陳華文)
中國地質大學 學校辦公室 版權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魯磨路 388號 郵編:430074 鄂ICP備15021562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416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