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聞網訊(通訊員張祎)近日,我校定點幫扶云南省施甸縣工作隊順利完成輪換交接工作,壓茬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施甸縣委、縣政府向我校發來感謝信,代表34.8萬施甸人民,感謝我校近兩年來,在定點幫扶施甸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推動鄉村振興的工作中做出的貢獻。
2019年9月,我校被確定為教育部直屬新增定點扶貧高校,并于2020年5月選派向敬偉、袁杰、朱峰三名同志組成的工作隊進駐施甸開展工作。今年4月30日,由田歡、張文軍、席志波三位同志組建的第二批幫扶工作隊,已經順利到崗開展交接工作。到崗前,學校黨委書記黃曉玫與隊員集體座談,副校長劉杰與隊員逐一談話,并召開專題培訓會開展任前培訓。
一直以來,學校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教育部黨組關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堅決扛起定點幫扶工作的政治責任,形成“上下聯動、責任清晰、精準務實、聚力幫扶”的工作機制,結合“援派干部+科研團隊”的地大幫扶模式,圍繞“五大振興”,在科技幫扶、教育幫扶、駐村幫扶、智力幫扶、消費幫扶等方面持續下功夫,為施甸縣鄉村振興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地大智慧和力量,彰顯地大的責任擔當。
專家團隊在施甸考察頁巖氣資源
科技幫扶方面,學校結合地學優勢和特色,選派專家團隊,投入240萬元并爭取云南省地勘基金580萬元,開展國土空間規劃、戶外運動規劃以及頁巖氣資源、古生物資源、富硒資源和地熱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等科技項目,在謀劃施甸縣科學發展藍圖的同時,摸清自然資源家底,全力打造國家天然富硒土地、何元海林檎地質文化鄉、滇西戶外運動產學研基地等特色品牌,助力農業、旅游業等產業振興。
工作隊參加全校表彰活動為獲獎學生頒發獎品
教育幫扶方面,以施甸二中為主要陣地,直接投入并多方爭取資金近500萬元,在修建標準運動場、改造旱廁、建設智慧教室,大幅改善教育教學環境的同時,開展“1+N”中學師資能力提升工程及“大手拉小手、成長共進步”學生學習能力提升工程,推動施甸二中中高考成績連續兩年取得新突破,并榮獲“保山市現代教育示范學校”和“云南省家庭教育創新實踐基地”等稱號。
施甸幫扶工作隊在楊善洲干部學院開展主題學習
駐村工作方面,以由旺鎮楊家社區為主要陣地,在堅決守牢底線、防止返貧的同時,結合地大、施甸二中的科教優勢,投入110萬元建設的“科教融合鄉村振興創新試驗基地”獲批首批教育部直屬高校服務鄉村振興創新試驗培育項目,據此聯合開展鄉村教育、鄉村產業、鄉村人才、鄉風文明、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工作,打造具有地大特色的鄉村振興示范基地。
李江風教授開展旅游發展專題培訓
智力幫扶方面,結合當地基層干部及專業技術人員發展需求,邀請校內專家及幫扶工作隊員,在富硒農業產業發展、旅游發展規劃、農業技能培訓、生態環境治理、國土空間規劃、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開展基層干部培訓,并對中學教師師資能力和社區農戶開展干部能力及專業技術培訓。兩年來,培訓基層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近3000人。
消費扶貧專車抵達校園
消費幫扶方面,學校積極開展產銷對接,促進施甸縣產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一是根據施甸縣不同時節的農副產品生產及銷售情況,組織工會、后勤保障處等部門優先采購施甸縣等脫貧地區農副產品。二是與各類電商平臺合作,擴大消費幫扶合作內容,拓寬渠道購買及幫銷施甸縣農副產品。兩年來,共購買及幫扶銷售農副產品1000余萬元。
下一步,學校將持續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國務院、教育部的統一部署,充分發揮學校學科優勢和特色,按照“鄉村風貌有變化,隊部條件有改善,駐村幫扶有亮點,當地百姓有實惠”工作要求,強化工作設計,以產業幫扶為抓手,加快推進科技幫扶項目轉化落地,整合各類資源,匯聚更大力量,深度服務施甸縣鄉村振興開創新局面,實現施甸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審稿 陳華文)
中國地質大學 學校辦公室 版權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魯磨路 388號 郵編:430074 鄂ICP備15021562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416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