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聞網訊(通訊員 徐燕 殷茵 攝影 高雅 劉梓琪 彭晶)5月18日,恰逢國際博物館日,湖北省公眾應急科普宣教活動啟動儀式在我校逸夫博物館舉行,開展了科普舞臺劇、科普講座、防災減災科學實踐等豐富多彩的宣教活動。湖北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周鳳榮,湖北省應急管理廳政治部主任周宏亮、教育宣傳處一級調研員趙樹祥、風險監測和綜合減災處處長張璞,副校長賴旭龍,我校科學技術發展院常務副院長胡祥云,圖書檔案與文博部書記帥斌、部長劉先國,相關單位負責人,附屬學校師生參加了此次活動。
賴旭龍致辭。他指出,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防災減災任務非常艱巨。作為湖北省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唯一的技術支撐單位,我校始終堅持發揮地質、資源、環境、工程等領域的學科、人才和科技優勢,積極開展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領域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他希望,省委宣傳部、省應急廳等部門繼續關心支持學校事業發展,與學校開展更多務實有效的合作,為提升公眾應急能力、推動防災減災事業發展、服務國家和湖北省經濟社會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周宏亮講話。他指出,地大在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領域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科普宣傳等方面的工作,本次活動充分體現了省委宣傳部、省應急委辦、地大對防災減災工作、應急科普事業的高度重視。他表示,要堅持社會公眾應急科普宣傳教育常態化,深入總結歷年應急科普宣教活動經驗,持續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推動應急科普知識入心入腦,讓應急知識真正走向基層、公眾和每家每戶,以高水平安全保障全省高質量發展,迎接黨的二十大和湖北省委第十二次黨代會勝利召開,為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提供安全保障。
與會人員觀看了荊州公安縣、武漢百瑞景社區、襄陽谷城縣等相關市縣區開展防災減災應急科普宣教工作的視頻。
我校附屬學校的學生們表演了科普情景劇《防災應急我知曉》,以快板、歌舞的形式,體現了常見的地質災害和地震來襲的應對方式。
賴旭龍、周鳳榮、周宏亮和與會嘉賓,共同開啟屏幕,周鳳榮宣布2022年湖北省公眾應急科普宣教活動正式啟動。
地質災害有哪些?泥石流有發生前兆嗎?臨災避險或自救如何做?湖北巴東地質災害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站熊承仁教授以《常見的地質災害與應急避險》為題,作應急科普講座,闡述了地質災害的概念,講解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常見地質災害的特征、形成原因、物質運動方式、分布規律等,讓廣大觀眾對防治地質災害的重要性和如何群防群策地質災害等知識有了直觀深入的了解。
體驗地震小屋
打繩結
尋找應急避難區域
地震發生時如何撤離?火災來臨如何逃生?活動現場,舉行了體驗地震小屋、防災減災應急知識講解、打繩結、尋找應急避難區域游戲、火災煙道逃生演習等一系列應急演習活動,學生們親身體會了各種災害的破壞力和危險性。附屬學校四(二)班李韞晴同學說:“通過這樣的演練和宣教活動,我學到了很多應急避難的知識常識,也學到了遇災避險的自救互救技能。”
本次活動由我校、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應急管理廳主辦,湖北省應急管理宣傳教育中心、湖北應急管理雜志社、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科學技術發展院(地學科普中心)、地質災害國家野外站、黨委宣傳部、附屬學校承辦。活動通過長江云、荊楚網直播間、極目新聞、Bilibili平臺、蔻享學術、省應急管理視頻號、我校官方微信等近10個媒體平臺對活動進行了直播,吸引約50萬人次線上觀摩。
2022年5月12日是全國第14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在全國上下深化開展“全國防災減災日”活動的熱潮中,省委宣傳部、省應急委辦圍繞“普及應急知識,守護生命安全”的活動主題,舉辦為期一年的全省公眾應急科普宣教系列活動,包括應急科普知識全媒體宣傳、“2+1”應急安全主題閱讀、湖北省公眾應急知識競賽、“安全宣傳‘五進’必修課”系列直播、應急管理科普“好作品”征集展示、公眾應急安全體驗實踐活動等。活動旨在全方位宣傳普及安全防范知識和應急自救互救技能,在全社會形成懂應急、會應急、能應急的良好氛圍,全面增強廣大群眾公眾安全意識與科學應急素質,有效防范和化解公共安全風險。(編輯 程曉龍 審稿 陳華文)
中國地質大學 學校辦公室 版權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魯磨路 388號 郵編:430074 鄂ICP備15021562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416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