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聞網訊(通訊員 杜文英 )5月27日,由我校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陳澤強教授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礎科研條件與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重點專項青年科學家項目“基于多源大數據的時空過程智能分析挖掘技術與軟件”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
科技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項目主管張望、杜志勇工程師、武漢大學龔健雅院士、我校副校長賴旭龍、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能成、科學技術發展院副院長單華生、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鄭祺、科學技術發展院重大項目辦主任劉強、項目咨詢專家組以及項目組3家單位20余人參加會議。
項目啟動會
杜志勇希望項目組在研究過程中要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為科學數據分析挖掘對象從靜態到動態提供技術支撐,同時對重點專項相關過程管理規范和流程、項目管理和實施、經費使用、變更事項報備及進展成果報送等提出建議。
賴旭龍對學校參與支撐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重點研發計劃專項表示祝賀,他表示,學校相關部門將為項目實施與推進給予大力支持。隨后為項目聘請的項目咨詢專家代表頒發了聘書。
賴旭龍為龔健雅院士頒發項目咨詢專家聘書
會議聽取了項目負責人陳澤強對項目實施方案的工作匯報,與會專家針對項目匯報內容進行了點評。與會專家們對“基于多源大數據的時空過程智能分析挖掘技術與軟件”項目整體思路與技術實力給予肯定,對項目總體方案與技術路線高度認同。同時,大家結合項目具體情況,對項目研究的重難點、創新點以及關鍵點,提出了指導意見。
會上,項目咨詢專家龔健雅對專家們的建議和意見進行總結,對項目實施與推進進行指導。
據悉,“基于多源大數據的時空過程智能分析挖掘技術與軟件”項目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礎科研條件與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重點專項2021年立項項目之一,項目總經費300萬元。項目由我校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共同承擔。項目共分為四大子任務:“時空過程深度學習模型”“時空過程深度學習分布式分析挖掘技術”“基于多源大數據的時空過程智能分析挖掘軟件”“長江中游洪澇災害過程分析挖掘示范應用”。
項目旨在針對我國科學數據分析挖掘時空過程的技術和軟件缺失等問題,建立時空過程深度學習模型,突破時空過程深度學習分布式分析挖掘技術,研發基于多源大數據的時空過程智能分析挖掘軟件,生成大范圍高精度高分辨率產品,并在科學數據中心開展示范應用,為科學數據的分析挖掘對象從靜態到動態提供技術支撐。(審稿 陳華文)
中國地質大學 學校辦公室 版權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魯磨路 388號 郵編:430074 鄂ICP備15021562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416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