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聞網訊(記者吳仁喜王俊芳)7月27日,我校陳華文老師主導創作的彩色繪本《攀登者》,前后利用90天時間得以完成。該繪本共20幅,以文圖并茂的藝術方式,講述該校十年來的登山故事,弘揚“扎根中國、胸懷天下、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攀登精神。據了解,這是國內第一部講述大學登山故事的原創繪本,以此獻給學校成立七十周年。
該繪本創作完成后,人民網、中國新聞網、中國日報網、光明網、湖北日報網、大武漢客戶端、極目新聞客戶端等媒體,紛紛進行報道。
繪本《攀登者》用嚴謹的造型和飽滿的色彩,以現實主義的風格,生動再現我校師生的登山科考風采。我校作為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的著名大學,其學科專業和登山運動緊密結合。70年來,我校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地質人才的同時,也輸送了大批登山健將,被譽為中國登山界的“黃埔軍校”。
2012年之前,我校的校友和學生,如王富洲、李致新、王勇峰、次落、袁復棟等,都曾登頂珠穆朗瑪峰。2012年5月19日,我校獨立組隊,董范、陳晨、德慶歐珠、次仁旦達等師生4人,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隨后,我校成功實施“7+2”攀登計劃,用四年多的時間,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并徒步穿越南北極極點。
今年4月30日,我校教授陳剛與兒子陳李昊,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我校一個又一個的登山故事,構成一道豪邁的攀登風景。
為了讓攀登故事和攀登精神“看”得見、傳得開,今年5月,我校還推出《攀登》雕塑文化景觀,以此鼓勵地大人攀登自然界的高峰、科學的高峰和人生的高峰。
師生們始終扎根中國、胸懷世界,為國家尊嚴而登山,為服務科考而登山的豪情,深深地影響陳華文。他覺得作為地大人,應該把攀登故事和攀登精神,用“文字+繪畫”的方式呈現出來。5月初,為了創作《攀登者》繪本,他和學校登山科考專家教授座談、聽取創作建議。在參考大量登山圖片的基礎上,擬定創作方向和思路,帶領劉雅文、唐鈺君兩名學生,進行創作。
“剛開始創作這個繪本的時候,情況并不順利。”陳華文說。雖然他早前幾次去過青藏高原,和雪山有過近距離接觸,但是兩名學生,對登山科考并沒有切身體驗。為此,他要求學生反復觀看登山視頻,了解登山知識,“最關鍵的是,創作要有熱情,要有干勁。”陳華文對學生提出要求。
至于繪本《攀登者》表現什么,其實有太多值得表現的內容,經過反復醞釀,陳華文根據學校十年來登山科考中的精彩瞬間,明確了繪本表現重點。每張畫稿在創作之前,他對畫稿的構圖、呈現形式等進行明確。在他的指導下,兩名學生一遍遍地畫,一遍遍地修改,直至每張畫稿滿意為止。“這次的繪本創作,主要在平板電腦上進行,好處是可以反復修改,比在紙上作畫更節約時間。”參與繪本創作的學生劉雅文說。“創作這個繪本的過程,我們也是被攀登精神洗禮的過程。”學生唐鈺君感嘆。
7月以來,陳華文對繪本《攀登者》進行文字腳本創作。“文字腳本不是簡單的看圖說話,而是在講述登山科考故事的同時,還要對攀登精神的內涵進行解讀,文字腳本既要把登山故事講清楚,還需要詩意和優美感,20幅畫稿的文字腳本,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陳華文說。為了寫好文字腳本,他數易其稿、字斟句酌。
陳華文介紹,當前社會上,“躺平”“佛系”等消極思想客觀存在,而弘揚攀登精神,倡導“無峰不可攀”的銳氣,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
據悉,陳華文一直熱衷于繪本創作,此前創作的地質故事繪本,在教育部網絡文化優秀成果評比中獲得一等獎、二等獎。2020年,他獨立創作的百幅武漢戰“疫”主題畫稿,沖上網絡熱搜,其中20幅畫稿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在百幅畫稿的基礎上,推出繪本《英雄之城:武漢戰“疫”圖記》,今年年初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中國地質大學 學校辦公室 版權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魯磨路 388號 郵編:430074 鄂ICP備15021562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416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