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聞網訊(通訊員 徐惠孝 許艷琦)7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高校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在我校開幕。本次聯合實習由全國大學生地理學野外聯合實踐教學高校聯盟、全國高校地理學理科人才培養基地聯席單位、教育部全國地理學野外實踐教學虛擬教研室和我校共同主辦,由我校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湖北文理學院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承辦。
教育部高等學校地理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簡稱“地理學教指委”)副主任、全國高校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聯盟理事長、華東師范大學鄭祥民教授,地理學教指委副主任、武漢大學劉耀林教授,地理學教指委副主任、南京師范大學湯國安教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黃河清研究員,北京大學王紅亞教授,武漢大學林愛文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部黨委書記蘇筠教授,東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院長白娥教授等,我校黨委書記黃曉玫、黨委副書記王林清,湖南地大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靚,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全國36所高校共200余人參加開幕式。
開幕式由王林清主持。
黃曉玫為開幕式致辭。她代表學校對來自36所兄弟院校參加全國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的師生表示歡迎。她指出,野外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是了解我國地貌類型差異的重要途經。本次活動學校高度重視,經過多輪專家充分論證,確定江漢平原-鄂西山地實習路線作為今年全國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路線。全體師生將實地考察湖北多樣的地理環境、參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工程、感受厚重的荊楚歷史文化。
我校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王紹強教授宣布發起“荊楚地理大講堂”。他表示,荊楚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湖北地理具有豐富的多樣性,是荊楚文化的發源地,肩負著建設湖北長江經濟帶、湖北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武漢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使命。荊楚大地的開放性正在快速提升。在此背景下,發起“荊楚地理大講堂”,對于圍繞重大需求做好建言獻策、凝聚荊楚地理思想、弘揚荊楚文化意義重大。
劉耀林表示,本屆全國高校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是湖北省地理聯合實習的延續與發展,在教學路線上增加了古文明與環境考古、南方黃土與環境演變、巴東地質災害、屈原文化等內容,通過本次聯合實習,讓師生對荊楚大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環境有更深入的認知。
鄭祥民指出,全國高校地理學聯合外野實習,是為了培養優秀的地理人才。他希望同學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實習機會,帶著責任和使命感悟地理學的內涵,思考地球系統和人地關系的科學意義。同學們在實習過程中,要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提升綜合素質,傳承地理人對學科的熱愛和奉獻精神。
本次聯合野外實習總策劃人李長安教授就實習路線和內容進行了詳細介紹。他說,聯合野外實習是地理學綜合實習,包含地質學、地貌學、土壤學、水文學、生態學、城鄉規劃學以及人文地理學等多個學科領域,旨在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實踐技能、科學素養和團隊精神。
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黨委書記許德華對本次實習的外出安全和疫情防控提出要求,他希望同學們秉持尊重、溝通、服從的原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觀察、研討、思考、總結,展現地理人的風采。
“荊楚地理大講堂”第一期,李長安老師應邀作了題為《武漢城市發展與山江湖演化》的學術報告。他帶領師生們領略大江大水大武漢的魅力,解析地理學的核心命題——人地關系。報告契合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和長江大保護國家重大需求,展現了地理學人在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的擔當。
開幕式結束后,師生們分組圍繞野外實習計劃展開交流。(編輯 王俊芳 審稿 陳華文)
中國地質大學 學校辦公室 版權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魯磨路 388號 郵編:430074 鄂ICP備15021562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416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