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聞網訊(通訊員 馬仕成)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盧鵬起一行來到中部知光技術轉移有限公司,調研我校知識產權運營市場化平臺暨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高校運營(武漢)試點平臺(以下簡稱“平臺”)相關工作開展情況。國家知識產權局運用促進司副司長彭文,湖北省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局長周德文,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主任侯海薏,我校副校長劉勇勝陪同調研。
調研組一行參觀了集成果展示、科普教育、對接轉化、大數據平臺等多功能綜合科技展廳,平臺負責人、中部知光技術轉移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羅林波就展廳中相關高校、企業的典型科技成果及運營轉化案例進行了介紹。
座談會上,羅林波對國家知識產權局、湖北省知識產權局、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在平臺發展建設上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他匯報了平臺的運營情況以及平臺在市場化中的探索,介紹了“知識產權+”(IP+)的運營模式以及平臺探索出的可適用于各類高校院所推廣運用的多種轉移轉化模式。同時,羅林波結合近年來平臺服務案例和未來發展規劃,就平臺在高校知識產權運營與轉化運用中的工作難點及所需支持等相關問題,與調研組進行了交流。
調研組認真傾聽了平臺的工作匯報,盧鵬起對平臺的建設情況給予肯定,并對平臺市場化運營的創新模式及團隊踏實專注的工作精神表示認可。他指出,作為服務創新的平臺,要堅持創新發展,提高服務的創新能力。同時,他還勉勵平臺在構建知識產權運營生態上繼續探索,將高校、政府、企業、園區等創新主體和政策、資本、技術、人力等創新要素有機整合,形成完整生態鏈條,并將成功經驗示范推廣。
據悉,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高校運營(武漢)試點平臺,是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的全國首家高校知識產權運營轉化試點平臺和國家知識產權運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國家高校知識產權運營的重要戰略任務,立足武漢、輻射中部、示范全國,以知識產權為核心,服務各地方區域經濟發展,支撐長江經濟帶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國家戰略的實施。2018年6月25日,平臺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指導下,在湖北省知識產權局的具體支持下,由中部知光技術轉移有限公司與我校、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共同組建,本著“政府指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開展運營。(編輯 趙婧萱審稿 陳華文)
中國地質大學 學校辦公室 版權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魯磨路 388號 郵編:430074 鄂ICP備15021562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416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