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聞網訊(通訊員杜育)“孩子們用雙手拼出的不僅僅是天安門、黃鶴樓等地標建筑模型,更是拼出了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7月23日,在山西省呂梁市臨縣劉家會九年制學校,130多個小朋友在我校“夏心續夢”支教團17位大學生和中建三局智能技術有限公司青年志愿者的指導下,正在聚精會神地組裝著他們人生中第一套建筑模型積木。這是“夏心續夢”支教團帶領孩子們共同舉辦的藝術節活動現場,在為期三周的支教中,他們除了正常上課外,還會舉辦音樂、體育、藝術三大課程,陪伴孩子們度過充實的暑假。這樣的支教活動,他們已經在臨縣開展了十年。
支教團指導孩子們搭積木
十年緣起,他們在困境中艱難開拓
“給家鄉孩子們做點事情”,2012年,這個樸素的念頭驅使著幾名在我校求學的山西籍大學生牽頭成立了“夏心續夢”支教團,經過精心籌備,2013年7月,40余名支教成員踏上了支教助力教育扶貧的征途。廚房的水要拉開電閘抽水,煮飯只能用鍋灶燒炭,睡覺需要席地而眠,上課需要騎行十幾公里……艱苦的環境,沒有阻攔支教團的步伐,反而越來越多其它省份的同學,也熱心加入到支教山西的隊伍之中。
文化藝術節活動
隨著支教團的發展,支教方式也逐漸由簡單的教材內容講授,變得愈加豐富多彩起來:學地質的同學講起了地球科學,學機電的同學搬出了機器人,學藝術的同學教唱《我和我的祖國》。黨員同學們,講起了《呂梁英雄傳》,跆拳道社同學組建了操練隊伍,國旗班的同學帶出了一批小小升旗手。支教團指導老師丁鈺峰表示,“在十年不斷的愛心接力中,夏心續夢支教團累計招募志愿者300余人,累計志愿時長超50000小時,陪伴了1500余名孩子的成長時光。”
十年緣聚,他們在守候中相互成全
為了保證孩子們都能安全到家,支教隊員始終堅持每天護送孩子們回家。一次,山里的暴雨突然襲來,裹挾著黃土鋪滿道路,隊員李鐘信負責的一名小女孩家在鄰村,漫長的路上她沒說一句話,只是緊緊攥著老師的衣角往前走。在將她送到家長身邊后低頭細看,上身是雨、下身是泥,而衣角卻是干的。李鐘信說:“有人需要我,我便要站得出。那一片小衣角,是我繼續奮斗的力量之源”。
隊長韋仕莉曾帶過一位非常厭學的初中生,在家訪中發現是由其復雜的家庭原因所致,她立即發動全隊老師對他進行幫扶,逐漸幫助他走出陰影重拾信心。受到這個事情的觸動,韋仕莉在支教結束回校后更加努力,以總成績第一的身份入選了當年的“西部計劃”,在新的支教崗位上去幫助更多的孩子們。
支教團給孩子們上課
在夏心續夢支教團中,不少成員都和孩子們做出過約定,如果他們能夠順利考上地大,自己說什么也要讀上研究生,就為了能在地大等著他們的到來。“從英雄的武漢到英雄的呂梁,當代大學生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與支教地的孩子們互相守候、互相成全,在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中,有力地詮釋了‘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機械與電子信息學院黨委副書記于曉舟說。
十年緣續,他們在傳承中聚沙成塔
“我也來自劉家會鎮。作為你們的老鄉,衷心希望你們能夠通過讀書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看看。”支教團成員、我校2021級學生張瑞在課堂上,用自己的故事鼓舞著學生們。2021年,剛參加完高考的張瑞見證了夏心續夢支教團在劉家會小學的故事。“如果分數夠的話,我也要報考地大,加入支教團。”張瑞被深深打動,毅然選擇了地大。“參加支教團,既是幫助家鄉孩子圓夢,也圓了我高考結束后那個暑假的夢想。”張瑞說。
劉家會村委向支教團贈送錦旗
夏心續夢支教團承載的不只是像張瑞一樣300余名團員的青春夢想,還有社會各界對于鄉村孩子們的熱切關注。機械與電子信息學院每年派出帶隊老師深入一線指導支教工作,湖北省晉商商會每年為支教團提供多方支持,劉家會村委大力保障支教團生活,社會媒體對支教團活動高度關注并多方報道……
2022年,與我校共建聯合實驗室的中建三局智能公司,被支教團十年堅守打動,捐贈了一批教學用具、樂高模型、學習禮包,并派出青年員工參與支教。“助力鄉村振興、呵護青少年成長同樣也是央企的責任,這次校企聯合助學活動非常有意義,智能公司也將匯聚更多青春力量,助推青少年學生實現求學夢想。”智能公司團總支書記過丹婷如是說。
夏心同德,攜手續夢。夏心續夢支教團將繼續響應黨中央號召,以支教的方式,助力鄉村振興,將“小我”融入“大我”。(編輯 王俊芳 審稿 陳華文)
中國地質大學 學校辦公室 版權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魯磨路 388號 郵編:430074 鄂ICP備15021562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416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