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2022屆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時晴時雨的六月,夾雜著學成的喜悅和些許不舍與傷感。今天,我們兩校區(qū)、線上線下聯(lián)動隆重舉行2022年畢業(yè)典禮,就是要把最誠摯的祝賀和最美好的祝愿送給2022屆全體畢業(yè)生!我提議,讓我們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一往無前的自己,一路相伴的師長、同學、好友,一直牽掛我們的父母家長!
凡是經歷,皆是饋贈!幾年前,我們帶著“一起建設這所偉大的學校,讓她從卓越走向卓越!”的期許開啟地大之旅;幾年間,你們問道求真、勤學修身,在南望山下、未來城中尋初心、求真知、習本領,用真理定義人生:你們當中有熱愛專業(yè),厚實地質基礎,一舉獲得兩項地質技能競賽一等獎的卞凱同學;有發(fā)揮學科專業(yè)優(yōu)勢,付諸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踐,成立炭合環(huán)境科技(湖北)有限公司的程毅康同學;有知、信、行統(tǒng)一,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播紅色之聲的蔡安禧同學;有刻苦鉆研,融合數(shù)學與計算機知識,勇奪美國大學生數(shù)學建模比賽一等獎的研究生張新雨同學;有全面發(fā)展,志在深藍,奔赴廣海局海洋地質一線的研究生謝薇同學;有和武漢人民一道抗擊新冠疫情,向全世界講好人類命運共同體故事,推進民心相通、跨文化交流的貝寧籍博士生大明、俄羅斯籍博士生安娜、孟加拉籍博士生安兵等同學;有結合英語專業(yè),助力紅色景點講好中國紅色故事,斬獲2021年挑戰(zhàn)杯紅色專項全國一等獎的“譯術行者”團隊;有攜手并進、共同進步,全員保研深造的會計專業(yè)408學霸宿舍。還有因時間關系我沒能一一提及的“CUGer”們,在地大揮灑青春汗水,留下拼搏的印記,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精彩。因為有你們,學校深感幸運;因為有你們,學校倍覺榮光!
這幾年,你們在扎根向上、不斷成長的同時,學校和你們一樣只爭朝夕,絲毫不敢懈怠,錨定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爬坡過坎、奮力前行:我們遷漢后二次創(chuàng)業(yè),建成未來城校區(qū)并投入使用,有效拓展了學校辦學空間,為這所偉大學校的事業(yè)長青奠定了新基石;我們聚焦國家需求,描繪了美麗中國·宜居地球的發(fā)展藍圖;我們持續(xù)優(yōu)化學科生態(tài),高質量達成首輪“雙一流”建設目標,高起點啟動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任務;我們銳意進取,推動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努力實現(xiàn)更高質量發(fā)展。我們不斷完善“三融合”本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構建“三融三跨”的高質量研究生教育體系,就是為了供給更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我們推行主輔修制,就是想即使學校日子緊一點、老師辛苦一點,也要讓你們多學一點;我們嚴格論文查重、盲審、答辯等各環(huán)節(jié),就是想即使論文虐你千百遍,也要讓你們的過往和經歷都能經受得住歷史的檢驗;我們堅持“嚴在地大”,就是想現(xiàn)在你們多吃點苦,以后盡量少遭些罪。我知道你們期待:通識教育課程可選擇再多一點、實踐教學再強一些、上課安排離寢室再近一些、住宿生活條件再好一點、文化體育設施再齊全一些、出入校門再便捷一些……這些將鞭策我和我的同事們努力、再努力一些!從今天起,我們會不斷提醒我們自己,地大校友又新增了7000多雙眼睛將時刻盯著我們!
“回首來時路,白云深幾重。”歷經滄桑的中華民族,曾經創(chuàng)造過無與倫比的輝煌,也面對過近代以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正是中華民族兒女們堅持不懈的奮斗,敢為人先的探索,百折不撓的嘗試,氣吞山河的行進,才得以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100年前,從上海石庫門、嘉興南湖出發(fā),中國共產黨讓流動的時光有了精神的刻度,讓變動的歷史有了確定的航道,探尋了一條從篳路藍縷走向偉大復興的強國之路,繪制了一張從星星之火點亮萬里山河的恢宏畫卷,奏響了一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初心之歌。70年前,應國家所需,地大人干起了“動地”的事業(yè),從學院路29號到魯磨路388號、錦程街68號,一路荊棘叢生、充滿坎坷,但一代代地大人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怠,傳承紅色血脈、堅守育人初心,譜寫了地質報國、資源富國、科教強國、環(huán)境護國,建設特色鮮明高水平大學的華彩篇章。基于長期以來對校史和地質學史的研究,我近年來常常提醒新入職的老師:地大崇尚真英雄、胸懷大理想,地大人要有恢弘之格局和非凡之氣魄。翻開歷史之書,字字引人深思,句句催人奮進:書寫的榮光背后,絕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風順、一片祥和,而是充滿著挫折、坎坷、危機、變局,但是當復興巨輪有“主心骨”把舵領航,前行列車有“信號燈”指引,人民偉力插上“中國夢”的翅膀,就沒有什么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
“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同學們,人生的道路亦是如此,在你們收拾好行囊再出發(fā)之際,我想以“榮光與挫折”為主題再叮囑你們幾句,希望有助于你們行穩(wěn)致遠。
榮光,是過程,亦是狀態(tài)。它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奮斗歷程;它是百年大黨牢牢把握歷史規(guī)律、總結歷史經驗、掌握歷史主動,帶領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輝煌足跡;它是每一位平凡而不平庸的奮斗者,憑借不懈拼搏終獲人生精彩的絢麗光芒。挫折,是苦難,亦是磨礪。對不同的人來說,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它是阻礙成功之路的“坎坷”,更是通往成功之路的“階梯”;它對弱者是“絆腳石”、“泄氣閥”,對強者卻是“磨刀石”、“加油站”。正如洪流奔涌,在島嶼、暗礁處方能激起美麗的浪花。榮光源自挫折,挫折孕育榮光。
同學們,征途漫漫,挫折常有而信念不移。“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回望中華民族的歷史,挫折考驗了中國人民,也激勵了中國人民,不論是在列強侵略時頑強抗爭、山河破碎時浴血奮戰(zhàn)、一窮二白時發(fā)憤圖強,時代發(fā)展時與時俱進,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舉國上下戮力同心、眾志成城,取得抗疫階段性重大戰(zhàn)略成果,歷史都一一證明了中華民族面對挫折和苦難沒有被壓垮,沒有被打倒,而是始終堅守賡續(xù)血脈、實現(xiàn)復興的信念,始終昂揚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不斷在挫折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歷史不會說話,但是總激勵我們:風雨多經志彌堅,越是艱險越向前。你們的學長,我校1982屆畢業(yè)生李忠榮校友,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從上山下鄉(xiāng)到工廠當工人,他克服困難掌握木工、泥工、油漆工、車床、電焊的種種技能,這些為他開創(chuàng)裝潢裝修事業(yè)幫助極大。正值風華正茂、事業(yè)有成之時,他突患重癥。但是他沒有被病魔嚇倒,而是積極抗爭,堅持鍛煉身體,爬上4680米的玉龍雪山、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勇闖阿里無人區(qū)。他還捐建、捐修北區(qū)、東區(qū)、西區(qū)大門,捐資建設校史館,資助70余位貧困學生,愛心援助患病在校生……這是一位化苦為甘的智者,是一位無懼無畏的勇者,還是一位心有大愛的善者。同學們,走出校門,雖海闊天空,但風大浪急,在人生道路上,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險灘,有直道也有彎路,成長之路不會一帆風順,往往充滿曲折。我們要學習忠榮校友,在不利與艱難的境遇中,始終保持平和、善良的心態(tài),百折不撓、奮發(fā)有為。“好事盡從難處得,少年無向易中輕”。地大人有“三光榮”的傳統(tǒng),有火焰般的熱情,能戰(zhàn)勝一切困難和寒冷!
同學們,星辰大海,道阻且長但奮斗則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奮斗是艱辛的,沒有艱辛就不是真正的奮斗。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苦苦尋求救國圖強的“金鑰匙”,在戰(zhàn)爭中學習戰(zhàn)爭,在建設中學會建設,在改革中探索改革,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飽含著成功和失敗,凝結著鮮血和汗水,充滿著智慧和勇毅,深刻詮釋了“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校史館建設的另一位捐資人,是你們的學長,我校1994屆畢業(yè)生熊友輝校友。他瞄準了智能氣體傳感器領域開啟創(chuàng)業(yè)之路。企業(yè)初創(chuàng)時,只有4名員工,既要搞好產品研發(fā),又要組織生產,還要到處采購原材料、跑市場,各種問題撲面而來,面對困境,他帶領團隊下定決心、迎難而上、不勝不歸:沒日沒夜地泡在實驗室,反反復復地修改設計圖紙,一次又一次地組裝測試。目前,他正帶領企業(yè)發(fā)力智能家居、智慧醫(yī)療、汽車電子等領域,打造傳感器領域的世界級新品牌。同學們,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奮斗也就選擇了進步。今天過后,你們將開啟新的人生攀登之旅,前進道路上還要越“雪山”、跨“冰川”、攀“危巖”。可以預見的是,面對困難挫折,有人會選擇“躺平”,用“佛系”粉飾懶惰,以“擺爛”標榜個性,在深夜“emo”中麻痹自己。但友輝校友的成長過程告訴我們:人生沒有“躺贏”,為實現(xiàn)夢想,不但要敢闖新路,還要不斷學習新知,學會帶領或融入團隊。要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勇?lián)鷷r代責任,將小我融入大我,把最美年華留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兌現(xiàn)“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
榮光總自磨礪出!戰(zhàn)勝艱難困苦、踏過坎坷波折,方顯英雄本色,方能成就不凡事業(yè)。歷史的榮光由人民創(chuàng)造,時代的榮光當我輩承載。
希望同學們秉承歷史榮光,贏得更大光榮。如果說全球的大學組成一條星河,在我心中,地大就是其中最亮、最美的那顆星。70歲的地大歷經滄桑,卻仍舊青春鼎盛、熠熠生輝。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老一輩革命家、紅色科學家挺身而出,弘“動地”之志,傳“工學”之道,展“新型社會主義理工科大學”之愿,建起了新中國最早的高等地質教育體系,為百業(yè)待舉的新中國建設做出重大貢獻。在櫛風沐雨、艱苦創(chuàng)業(yè)、開疆擴土中,地大人踐行著“胸懷大局、初心如磐、艱苦創(chuàng)業(yè)、勇攀高峰”的“南遷精神”;在攀登自然高峰、科學高峰、人生高峰中,地大人彰顯了“扎根中國、胸懷天下、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攀登精神,匯聚成愛國、報國、強國的強大精神力量。這些精神“富礦”,使得學校始終站在大學精神之高位,成為我們最寶貴的育人資源。前不久,我國著名的地球化學動力學家、礦床地球化學家、地質教育家於崇文先生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但他一生踐行的“學習思考、鍥而不舍、探索創(chuàng)新、攀登不息”16字學習工作總結,不但解開了地大人書寫七秩榮光的精神密碼,而且留給我們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當前,我們正處在建設地球科學領域國際知名研究型大學關鍵階段。站在70年辦學的新起點,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這些精神“食糧”補精神之鈣,比任何時候都需要秉承歷史榮光闖發(fā)展新路。我們要一代接著一代干、一代要比一代拼、一代更比一代強。希望同學們做“不斷線的風箏”,飛躍山河湖海,始終牢記自己“地大人”的身份。做“不消散的電波”,保持永遠蓄電、永不斷電的狀態(tài);做“不褪色的 CUGer”,始終不改“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本色,不斷擦亮地大人的精神底色,不斷增添大學精神的新亮色,為母校、為國家努力贏得新的更大的光榮。
彼方尚有榮光在,何須悲嘆少年輕。一百年前,中國青年的覺醒,點燃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之光。一百年來,中國青年在投身復興偉業(yè)中書寫了青春的無上榮光。回望這幾年,時代的榮光始終與你們相伴,我們一起聽到了改革開放40周年的嘹亮號角,唱響了五四運動100周年的青春贊歌,看到了新中國70華誕的盛世容顏,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力量、感悟初心使命,從建團百年中激揚青春力量、厚植忠誠之心,從抗擊疫情中感受中國力量、體悟制度優(yōu)勢。七十載筆繪山河,我們深切感受到與黨同心、與國共進、與人民同行是我們生生不息、逐夢未來的精神內核。人生最浪漫的事,莫過于祖國召喚時,同學們,我們正青春!七十年的地大和你們一樣風華正茂,堅持“四個面向”,努力提升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特別是服務國家資源能源和生態(tài)安全、區(qū)域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能力,打造一流的地球科學領域創(chuàng)新策源地與人才培養(yǎng)共同體,為建設美麗中國、宜居地球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希望同學們守初心、擔使命,踐行“一心愛國,奮斗一生”的誓言,秉持“為公與修己”的大道情懷、涵養(yǎng)“高貴與謙遜”的優(yōu)良品格,領悟“偉大與平凡”“幸福與磨難”的人生真諦,在“遠航與駐望”中成長為一名“精致與格局”并舉的新時代青年,把“大志向”與“小幸福”落實到崗位上,在奮斗中綻放絢麗光彩,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
此去鵬程萬里,回首深情猶在。南望山下和未來城中的一草一木和那些人、那些事可能是以后你們把酒言歡時的“下酒菜”,而對于母校和老師們來說,聽聞遠方有你,始終心有惦記。當你們挫折纏身時,母校愿為你分憂、解難;當你榮光乍現(xiàn)時,母校愿為你祝福、加持。此時,母校惟愿這個夏天成為你們揚帆遠航的起點,惟愿你們踏過千重浪,不忘少年樣,也無懼那白發(fā)蒼蒼。逐夢未來,我們相約百年,共敘情長!
祝同學們一路風景、一程芳華、一生榮光!
同學們,再見了,多保重!
中國地質大學 學校辦公室 版權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魯磨路 388號 郵編:430074 鄂ICP備15021562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416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