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聞網訊(通訊員 孟慶達 嚴麗莎)環境學院是我國最早開展水文地質專業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學院,是湖北省第一個設立環境工程博士點、華中地區唯一設立大氣科學本科專業的學院。學院具有本—碩—博完整人才培養體系和水-土-氣-生-環學科專業育人體系。
近年來,環境學院黨委堅持把“五個到位”“七個有力”作為黨的建設質量標準,把“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作為改革發展的座右銘。以黨建領院、以史銘院、學術立院、特色建院、人才強院、文化興院、開放活院、依法治院作為辦學治院理念,深入推進黨建工作提質增效,實現學院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環境學院先后入選湖北省高校試點改革學院、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學院、第二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張國旗班”黨支部入選第三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黨建成果“注入紅色基因鑄魂育人”入選2019-2020湖北十大黨建案例。
聚焦時代新人,培育紅專能優生態環保鐵軍
環境學院黨委堅持學院發展到哪個階段,黨建工作就跟進到哪個階段,師生在哪里,黨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充分發揮好三個作用,全面落實學院黨委主體責任和黨委書記第一責任,不斷提高“政治三力”,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環境學院黨委積極推進黨建與人才培養、教學科研等業務深度融合,打造六紅、六專、六能、六心的新時代生態環保鐵軍育人工作體系,一體化設計、一同推進、一同考核,形成了“四同”黨建文化。學院黨委嚴格執行學院黨委會和黨政聯席會議議事規則和“三重一大”決策制度,認真落實“兩學一做”“三會一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
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環境學院堅持教育教學停課不停教、不停學。一大批師生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群策群力,不斷擦亮學院黨建品牌。學院黨委連續榮獲校先進基層黨組織。
聚焦“四個面向”,打造水-土-氣-生-環跨學科育人范式
環境學院黨委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推進“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水-土-氣-生大環境學科群一體化育人,大力推進跨學科教育。學院現有國家自然科學創新研究群體、國家教學團隊和教育部高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各1個,擁有湖北省創新團隊和自然資源部科技創新團隊各1個。擁有15個省部級以上的科研平臺,實現了每個學科專業擁有自身獨立運行的國家級省部級科技平臺。
2018年,全校首個中外聯合培養項目即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合作開辦的“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正式在環境學院獲批招生。學院與中國氣象局、中科院所、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合作共建菁英班、卓越工程師班等人才培養形式,與多家單位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學生知識轉化應用能力不斷提高,服務國家戰略、行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的能力顯著增強。
聚焦典型示范,實施“張國旗班”行動計劃
張國旗是我校1989屆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畢業生,在一次井下探測作業時,突遇井壁坍塌,為保護他人,以身殉職。為紀念張國旗校友,學校為張國旗樹立雕像,他的雕像靜靜佇立在校園,凝望著蕓蕓后輩。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2018年,學院黨委實施以英雄校友張國旗命名的“張國旗班”行動計劃,設立了張國旗黨支部、團支部,組建了社會實踐團、宣講團,圍繞“三大攻堅戰”、鄉村振興、長江大保護國家戰略和“學習之路”系列教育,奔赴全國各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彰顯典型引領效應,榜樣的精神得以傳承和發揚,“紅、專、能、優”的生態環保鐵軍基因,深深植入師生的學習生活工作中。
聚焦生態環保,構建美麗中國“4+N”課程思政模式
學院黨委充分挖掘水土氣生環境學科群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推出美麗中國“4+N”環境地球科學類課程思政模式,即四本環境地球科學類課程思政系列叢書和覆蓋130余門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體系。四本指導教材已經在每年全校5000余名學生中使用。
據悉,《生態學概論》自2019年開講以來,授課人數近9000人,編印3冊《生態學概論學習心得集錦》,積極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入腦入心。
聚焦資政育人,開發“1+6”黨建文化產品啟迪后人
環境學院黨委開發了院刊、院歌、發展報告、實習風采展、張國旗畫冊、服務手冊、名信片等“1+6”黨建文化產品,記錄師生奮斗足跡、傳播環境好聲音、講述學院好故事。
“小水滴”、小E在線網絡平臺、小E有約與師生朝夕相伴。“紅山雨”師生合唱團歌聲嘹亮、黨支部風采大賽精彩紛呈,一大批教師、學生典型涌現,各類競賽摘金奪銀。黨員活動室、談心室、閱讀角,環境文化氛圍濃郁。
聚焦質量發展,推進一流研究型學院建設
近年來,環境學院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環境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三個本科專業入選國家一流專業。2019年,校長王焰新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獲得2項國際大獎,實現院士零突破。學院高層次人才隊伍,有力地推動學院發展。
2021年,環境學院獲科研經費資助首破億元大關,人均每年科研經費超過100萬元,高水平學術成果數量和質量同步提升。辦學七十年來,學院走出了2萬余名優秀畢業生,有兩院院士、有“鳥巢”和“冰絲帶”總工程師,有著名登山健將,有時代楷模。他們在祖國各地,用奮斗書寫環境人最美的芳華。
近年來,上級部門領導多次來院調研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2018年12月,時任湖北省委宣傳部長、高校工委書記王艷玲來學院調研黨建和思政工作;2021年時任湖北省委組織部長李榮燦來校調研聽取專題匯報;2022年5月,湖北省高校黨建工作推進會定點考察學院,省高工委專職副書記張幸平蒞臨指導。學院多次與其他高校就黨建工作開展學習交流,促進合作與溝通。
中央電視臺、人民網、新華網、《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教育報》、《湖北日報》、武漢電視臺等媒體,對學院事跡進行了深入報道,講述環境人故事,彰顯環境人風采。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環境學院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永葆赤子情懷、爭做時代先鋒,用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按照學校“三步走”發展戰略規劃,朝著“建設環境地學領域一流研究型學院、新時代生態環保鐵軍搖籃”的目標,闊步向前,以更優異的成績,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和學校70華誕。(編輯 王俊芳 審稿 陳華文)
中國地質大學 學校辦公室 版權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魯磨路 388號 郵編:430074 鄂ICP備15021562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416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