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银河赌场直营1900com-澳门银河赌场网址多少

首頁

首頁  >  立德樹人  >  正文

環境水文地質導學團隊:以“水”鑄魂,師生齊心讓老百姓“喝好水”

發表時間:2023-10-31     點擊:次     編輯:孫彥欽

編者按:導學團隊由研究生導師組及其所指導的研究生組成,他們是學校推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工作的重要力量。為深入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貫徹學校追求卓越的理念,構建導學育人共同體,不斷和諧導學關系,研究生院(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開展了“研究生卓越導學團隊”等的評選,涌現出了一批厚德育人、尊師重教、治學嚴謹、互助友愛的導學團隊,現開設專欄,介紹這些團隊的事跡和經驗,營造尊師愛生、教學相長、師生共進、團隊發展的導學氛圍,旨在不斷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地大新聞網訊 (通訊員 龐偉紅)全球廣泛分布的天然高砷、高氟等原生劣質地下水,直接威脅超過4.5億人的飲水安全和健康,其中中國高氟暴露人口約8000萬、高砷暴露人口約2000萬。

以王焰新院士為學術帶頭人、鄧婭敏教授領銜的環境水文地質導學團隊,立足學科發展前沿,聚焦行業需求,圍繞“劣質地下水成因理論與修復技術”這一研究主題,在我國海河—黃河流域和長江中游建立了多處野外科研基地,以地下水中地質成因的砷、氟、碘、銨及磷為研究對象,開展以水文地質為核心,環境地質、地球化學、生態水文和地質微生物多學科交叉的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

環境水文地質導學團隊秉承“三融合”培養方針,將野外科研活動作為導學思政的最佳課堂,以水之精神構建團隊文化,培養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取得了良好育人效果。近日,環境水文地質導學團隊獲評學校首屆研究生卓越導學團隊。

聚焦研究前沿 讓“看不見”的地下水“看得見”

環境水文地質導學團隊主要成員還包括謝先軍教授、杜堯特任研究員和李俊霞副教授,指導在讀博士研究生12名,在讀碩士研究生44名。

導學團隊在第49屆國際水文地質大會上

導學團隊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重點國際合作項目、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國家水專項和湖北省重點研發計劃、中國地質調查局二級項目等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充分發揮地下水質與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水污染溯源與管控重點實驗室、長江流域環境水科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與“111計劃”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平臺優勢,為研究生提供科研創新的良好環境,為研究生能力提升和國際化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支撐。

2019年參加加拿大博士生暑期交流

2019年暑期加拿大滑鐵盧大學交流學習

團隊聚焦地下水水質研究前沿,創新發展了水文地質學理論與方法,提出劣質地下水成因新理論體系,選取長江、黃河和海河流域開展了劣質地下水成因的長期系統研究,揭示了有害物質在地下水系統中的賦存規律、釋放機理和活化機制;提出利用礦物材料和“逆向調控有害物質遷移過程”的劣質地下水質改良新方法,并通過室內外實驗和模擬驗證其可行性,得到國內外同行認可與應用。

2011年江漢平原沙湖高砷地下水監測場建設鉆探現場

基于地下水系統分析、水化學—同位素組成信息提取和溶質運移模擬,團隊建立了地下水示蹤新方法和適合我國水文地質條件的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評價新模型,定量預測地下水中關鍵物質釋放對人類和生態系統的健康風險,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原位水質改良技術,使“看不見”的地下水質健康影響“看得見”,對于有效應對與全球地下水質相關的水安全與健康風險重大挑戰具有重要意義。

近15年來,團隊SCI發文量和被引頻次位居全球劣質地下水主要研究團隊前列,提升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學術地位。

秉承“三融合”育人方針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人才培養理念上,導學團隊始終秉承“三融合”的方針原則,即學習與科研實踐相融合,跨學科專業交叉相融合,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跨學科研究生培養既是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大勢所趨,也是深化我國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突破口。環境水文地質導學團隊通過選修跨學科課程、組建跨學科研究團隊、參與跨學科研討會和尋找交叉學科合作導師等多種途徑,實現團隊內碩、博研究生的跨學科專業交叉培養。團隊成員來自不同學院,吸納了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奠定了跨學科交叉培養的良好基礎。“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實踐創新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可運用多學科知識更好地應對現實世界中的復雜問題”,鄧婭敏表示。

團隊構筑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培養,推進“校內導師+企業導師”建設,指導開展科學研究及工程實踐,不斷提升“專業知識+創新創業思維”以及解決復雜性問題的深度學習能力。

環境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嚴璐說,“團隊老師鼓勵我們組建團隊,開展課題研究、項目申報和各種賽事競賽等活動,使專業知識更加直接高效地融入社會生產實踐,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團隊學生積極參加“互聯網+”等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由研究生組建的“脈恩環境”團隊、“炭合”團隊、“水緣”團隊從各項水問題出發,已先后于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獲得湖北省“互聯網+”大賽金獎。

組會交流現場

導學團隊形成了“周報撰寫—定期組會—技能培訓—戶外團建—年會展示”等長效培養舉措,不斷加強師生溝通交流,定點解決學生問題,切實強化學生技能,挖掘學生潛質,提升研究生綜合素養和核心競爭力。團隊還定期組織師生共同開展體育鍛煉,通過體育運動來釋放學生壓力,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團隊團結和諧,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以“水”鑄魂 將思政課堂開設在祖國大地

環境水文地質導學團隊以“水之精神”構建團隊文化,倡導研究生具備水一樣適應環境的能力,擁有博大的胸懷和豐富的內涵、秉持堅強的意志和持久的毅力、為人光明磊落,如水般清澈透明。

野外科研活動是環境水文地質學團隊的重要環節,團隊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將野外科研活動作為最佳導學思政課堂。

團隊師生在海南紅樹林濕地進行水質監測

導學團隊積極服務長江大保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健康中國等國家戰略需要,圍繞干旱—半干旱內陸盆地、寒區關鍵帶、華北平原農灌區、長江中游河湖平原及海陸交互帶等重點研究區域,開展因地制宜的野外指導,并與當地的地質、文化背景相結合,身體力行,培養和強化學生的時代責任感、地質工匠精神、生態文明理念、道路制度自信和愛國主義精神。老師和學生攜手奮進,用雙腳丈量每一寸祖國大地。

石首天鵝洲位于長江中下游荊江河段,是長江故道群濕地中保存最完好的濕地,建有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天鵝洲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區地下水與地表水相互作用強烈。在野外,王焰新院士和學生“零距離”討論如何開展科學觀測,如何針對性開展科研工作、改善水質及保護珍稀物種多樣性,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帶領學生一起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踐行者。他常說:“深藏在地下的水,有著‘利萬物而不爭’的淡泊致遠。這就是我們科研人員該有的境界與精神,國之所需,民之所盼,心之所向,吾之所為。”

海南野外監測

在野外科研活動中,很多學生不適應高強度的艱苦工作,謝先軍告訴學生,“水是生命之源,地下水水質安全關系老百姓的健康生活,水文地質調查研究,能夠查明污染物的分布和遷移規律,針對性地提出水質改良的方案,能給當地政府提出后備水源地的規劃建議,我們要踏實認真完成的工作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實事,大家要有責任感和熱情。”榜樣的力量勝過千言萬語,師生并肩在艱苦的野外水文地質工作中探討專業知識,體味責任擔當。

研究生張余茜說:“每每有學習、生活上的不如意,導師鄧婭敏就像知心大姐一樣,及時交流,寬慰我們,她還經常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勵志故事,在我們困惑迷茫的時候給予積極的鼓勵,為我們撥開迷霧,指明方向。”畢業生李琦回憶,畢業找工作那段時間時常碰壁,非常焦慮,鄧婭敏老師與他暢談“上善若水”的人生境界,她說,要學習“水”的精神,執著、勇敢、拼搏、自信,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心中永遠有夢想,并為之奮斗。她說自己有也失敗受挫的時候,但總能想起那句“凡是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讓你更強大”,再重新振奮起來。

2012年冬師生鉆探現場

山有百藏而不言,水潤萬物而不語。團隊以水鑄魂,并將其作為團隊特色育人理念貫穿培養始終,不斷強化水文化的育人作用,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水之精神,體味其精髓,多措并舉,實現學生優質培養,鍛造新時代生態環保鐵軍。

團隊氛圍融洽 人才培養結下累累碩果

導學團隊育人成效顯著,近5年培養的研究生中,18人獲國家獎學金,3人獲社會類獎學金,3人獲校級優秀博士論文,8人獲校級優秀碩士論文,3人獲國內外學術會議優秀報告,6人獲校級研究生科報會一等獎,29人獲校級優秀研究生獎勵。2015年至今,先后有10名博士生分別赴美國斯坦福大學、丹麥地質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國際知名科研機構聯合培養,與國外知名科學家合作發表了多篇高水平研究論文。

郭源獲2022年“湖北省第十三屆大運會羽毛球比賽”團體季軍

在追求學術卓越的同時,導學團隊導師們也經常鼓勵學生文體全面發展,保持身體健康與心情愉悅。團隊不僅涌現出了曹海龍、嚴璐、薛江凱等“科研新秀”,也培育出了郭源、羅佳蓓、張馨心等“文體之星”。近五年,團隊研究生在ESR、ES&T、WR等自然指數期刊發表論文15篇,2020級博士研究生曹海龍將機器學習建模方法應用于劣質地下水健康風險預測研究,以第一作者發表5篇一區 SCI論文,成為學生中專注科學研究的佼佼者。2020級碩士研究生郭源曾獲2022年“湖北省第十三屆大運會羽毛球比賽”團體季軍,2020級碩士研究生張馨心曾獲 2021年度校“研究生十佳歌手”稱號,及 2020-2021年“地大杯”女子足球賽季軍。

已畢業的研究生均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矢志不渝地踐行著“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校訓精神。他們中有在水工環行業嶄露頭角的業務骨干,有服務基層的青年黨員干部,有留任高校的青年才俊。2013級畢業生丁旭峰獲評“2022年湖北省地質局杰出青年”;2015級畢業生李紅梅獲評湖北地質局“最美地質巾幗奮斗者、荊州市優秀青年”;2014級碩士畢業生楊智投身基層,成為江夏區一名基層黨員干部。團隊中更有3名博士畢業生投身于教育行業,成為青年科研教師,他們在工作中積極傳承團隊的育人理念,培育更多青年人才。

學生的成長與導學團隊為他們創造的團結協作、溫暖融洽的氛圍息息相關。連續兩年獲得國家獎學金的環境學院2023級博士研究生薛江凱表示,在開始摸索科研方向的過程中,團隊杜堯和李俊霞老師對我們傾囊相助,耐心地解決我們提出的問題,帶領我突破未知技術,讓我掌握第一個小“獨門絕技”;皮坤福師兄不辭辛苦,花費大量時間為我梳理寫作思路并講解科技論文寫作中易被忽視的細節;第一次投稿SCI論文時離不開楊逸君師姐畫龍點睛式的潤色……

2021年博士生團隊匯報

在環境水文地質導學團隊中,團隊導師施教垂范,學生們互相協作,師生們共同拼搏,將滿腔熱情投入到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與研究中,為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安全供給堅持不懈地奮斗,為筑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綠色根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 孫彥欽 審稿 陳華文 )


最新動態
百家乐视频官方下载| 百家乐必胜法技巧| 百家乐官网微笑玩| 澳门百家乐官网站| 足球百家乐官网投注| 丽景湾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系列抢庄龙| 真人版百家乐试玩| 电子百家乐官网作假| 易胜博网| 百家乐庄闲桌子| 澳门百家乐官网职业| 大发888卡| 视频百家乐官网是真是假| 顶级赌场连环夺宝下注有什么窍门| 百家乐官网哪条下路好| 上海德州扑克俱乐部| qq百家乐网络平台| 韦德娱乐| 大发888注册送彩金| 百家乐磁力录| 信誉好百家乐官网平台| 百乐坊娱乐城官网| e世博百家乐娱乐场| 百家乐官网园sun811.com| 澳盈88投注| 百家乐游戏打水| 百家乐官网那个平好| 视频百家乐官网信誉| 利高娱乐| 百家乐官网澳门百家乐官网澳门赌场 | 百家乐官网偷吗| 桌上游戏| 大发888游戏客户端下载| 百家乐变牌桌| 金宝博娱乐城返水| 棋牌新闻| 大发888游戏平台电子| 百家乐tt娱乐网| 百家乐八卦投注法| 百家乐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