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李思輝 通訊員焦思勤)5月17日,朱雀二號改進型遙二運載火箭搭載“地質一號”等6顆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其中,“地質一號”衛星是我國首顆地質行業小衛星,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天儀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浙江省地質院等單位共同研制。該衛星將為地質環境監測、礦產資源分類及成礦靶區預測等應用場景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遙感數據支撐。
項目總工程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王力哲介紹,“地質一號”衛星在可見-近紅外波長范圍內,主要針對水、土、礦、植被等幾大要素,實現不同地質環境要素的精細光譜監測;在短波紅外波長范圍內,可強化地質行業光譜譜段的信息獲取能力。
專家介紹,“地質一號”衛星在國內首次實現了410~2480納米地質探測譜段集中精細設計,總體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基于分色及分光鏡的三獨立焦面集成技術、像元級濾光片鍍膜技術、衛星輕小型低成本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鏈接:科學網—我國首顆地質行業小衛星發射成功
(原載《中國科學報》2025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