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潘唯佳
近日,左嶺街道五嶺社區開展AI科普課,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計算機學院大學生志愿者們為社區青少年帶來解決生活問題的“奇思妙想”電子百寶箱。
和AI下五子棋連輸三局
“同學們看過百寶袋嗎?”21歲的大學生志愿者姚單銘點開一段視頻,動畫片主角從口袋里掏出各種神奇道具。當孩子們被動畫片勾起好奇心,志愿者趁機亮出DeepSeek界面:“其實AI就像我們的電子百寶箱,只要學會正確提問,它也能變出解決問題的法寶。”
在“和DeepSeek說悄悄話”互動環節,光谷二十九小的一位小姑娘平時愛看書,她提問說:“DeepSeek!我想看喜劇版的《紅樓夢》!”AI即時生成的“孔武有力林黛玉倒拔垂楊柳”的小視頻;思維跳躍的小朋友較著勁要和AI下五子棋,連輸三局后瞪圓眼睛:“它怎么總是知道我下一步要下哪兒?”
即刻生成實用指南
當孩子們發現AI既能天馬行空又能嚴謹推演,志愿者順勢引導:“那我們試試用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好不好?”
“我想幫爺爺記住每天吃的藥”“奶奶記不住怎么在手機上查養老金”“家里停電了怎么辦”,孩子們七嘴八舌的需求被輸入系統,AI即刻生成的回答里,既有智能藥盒的三維模型,也有簡潔直觀的手機操作流程圖。
“這個‘小機器人’不會修路燈,但它能告訴你該找誰修路燈。”志愿者演示DeepSeek生成“公共設施故障處理指南”時,社區工作人員比孩子們更專注。當看到AI僅用不到一分鐘就輸出一份包含責任部門、法律依據、溝通話術的調解方案時,28歲的彭歡和30歲的李玉戴眼前一亮:“有這樣的‘智囊團’,我們的工作效率能翻倍!”
“AI是社區的超人助手”
這場名為“DeepSeek如何像人類一樣思考”的社區科普小課堂,不僅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初次觸摸人工智能的輪廓,更悄然播下了科技賦能社區治理的種子。當孩子們用稚嫩的聲音說出“AI是社區的超人助手”時,如何用AI工具為基層工作者減負、為服務居民提效,成為這場校社聯動的核心命題。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計算機學院團委書記王太茂介紹,地大計算機學院作為五嶺社區的共建單位,與社區的合作正從技術啟蒙向治理創新延伸。
從在線繳水電燃氣費到社區報修,校社聯動智慧服務銀齡的范圍更大。左嶺街道五嶺社區書記鄧艷群表示,更多高校學子、本碩博大學生志愿者團隊助力社區基層工作,“AI不能替代我們走訪,但能更快知道誰需要幫助、可以提供什么幫助。從小切入點聚焦技術服務于民,提高服務居民的本領和探索多元服務途徑。”
(原載《武漢晚報》2025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