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者說】
講述人:武漢蘭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能源植物研發中心副主任 韓曉紅
為了找到一種“最燃”的植物,我們的科研團隊沉下心來,花費了12年時間,在全國及世界各地尋找、收集,目前已收集了超過1000種野生蘆竹種質,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野生蘆竹種質資源庫和蘆竹抗性基因庫。
利用這些珍貴的生物資源,我們培育了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級蘆竹商業化新品種。
超級蘆竹的生長速度極快,畝產可達5噸/年,一次種植可以連續收割20年以上。
你可能想象不到,超級蘆竹真的可以稱為“最燃的竹”。它所提供的熱值與煤炭十分接近。這意味著,種蘆竹相當于種能源。只要種下一片超級蘆竹,就如同擁有了一處“綠色煤礦”,源源不斷地為我們提供清潔能源。
蘆竹種出來后,除了作為“硬貨”直接代替煤炭用于供熱、發電,我們還想辦法把它“變軟”,變成其他清潔能源與產品。
目前,我們研發的蓄熱式快速熱解技術,可以讓超級蘆竹在短時間內裂解為熱解氣和生物炭。其中的熱解氣,又能“拆分”出氫氣、天然氣、綠色甲醇、航空煤油等能源產品。剩余的“尾貨”生物炭,既能作為炭基肥料、土壤改良劑、活性炭,還能“高大上”地作為新能源電池的炭基導電材料。
這一技術幫助我們將原料“吃干抹凈”,利用率可以接近100%,其熱效率也能達到85%。下一步,將有望開發出“負碳航空燃油”等產品。
這種“負碳”的意思是,在產品生產過程中,不僅不排出二氧化碳,還能進一步吸收二氧化碳。
這也是我們研究超級蘆竹賦予它的另一層綠色生態價值:在能源轉型需求的驅動下,通過結合傳統植物的生物特性研究,并借助現代生物技術的不斷突破,超級蘆竹能夠助力我們生態修復與減碳目標的達成。
目前,我們的熱解技術,在中試過程中取得令人振奮的成果。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將這項技術推向更廣泛的市場,充分釋放超級蘆竹的清潔能源潛力。
【大眾點評】
講述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雙碳創新發展研究院專家、武漢市雙碳產業研究院秘書長齊睿
我是一名長期從事雙碳產業的研究人員。雙碳目標的實現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核心是技術創新,既包括機械工程領域的創新,也有生物科技領域的創新。
我站在鄂爾多斯巨大的露天煤礦前思考,既然中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能源、離不開煤炭,有沒有可能讓煤炭不從地下挖出來,而是從土里長出來、從空氣中捕下來呢?
一次偶然的雙碳產業交流會,我遇到了蘭多生物,了解到他們正在攻克的技術難題就是我突發奇想的雙碳解決方案之一:把自然的問題交給自然去解決,用生物科技創新給出全新的能源轉型方案。
超級蘆竹以其令人難以置信的碳捕集能力,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成寶貴的生物質能源,然后形成一系列高附加值產業,從根本上解決了現在雙碳產業的綠色溢價難題,為環境保護、能源安全、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等方面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
超級蘆竹產業進一步延伸到綠氫、綠醇和可持續航空燃料等產業都極具發展前景。
對武漢而言,我們已經有了雙碳政策和市場的先發優勢,迫切需要將這一優勢轉化為產業勝勢。超級蘆竹也許是一個答案。
(整理:長江日報記者金文兵)
(原載《長江日報》2025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