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日報訊(記者商佩)科創供應鏈牽線搭橋,高德紅外對接上遠在1800公里外的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成功打破了關鍵部件量產的技術瓶頸;通過平臺AI智能匹配,誒艾智能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實現了校企合作的“雙向奔赴”,攻克了傳感器等數字農業痛點。
這些創新合作案例均來自湖北科創供應鏈線上平臺。12月27日,“千企萬人”數據人才培訓計劃第二期在光谷武漢都市圈資本市場服務基地舉行。活動以供應鏈建設與數據資源開發為主題,參會企業對該平臺紛紛給予了高度評價。
“我們的數據底座能‘摸清’湖北的科技創新家底。”湖北科創供應鏈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建青在會上透露,該平臺突出以用為導向,堅持以用戶為主體,致力于加快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企業用戶可以在平臺上找技術、人才、政策、資金、應用場景,并完成供需匹配。找科創資源像逛‘淘寶’一樣便捷。”
“通過供應鏈平臺,我們拿到了20萬元的項目補貼。”武漢中科通達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企業代表呂琛在會后激動分享。據悉,在平臺的“撮合”下,中科通達與武漢理工大學“成功牽手”,雙方聯合完成的“智能網聯汽車協同感知平臺開發與應用”項目成功入選2024年湖北省博士后“揭榜領題”擬資助項目。
此外,該平臺于12月25日正式上線了“華科大專區”,用戶只需一鍵操作即可輕松聯系到華中科技大學的專家教授,從而實現科教資源向成果轉化服務的直接對接。專區整合了該校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223位專家人才、2053項授權專利以及146項成果表單內容,為用戶提供了一站式檢索查詢服務。
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湖北科創供應鏈有限公司申報的“科創鏈供需要素數據集”成功入選湖北省數據局發布的10個高質量數據集,而“科創鏈供需要素數據集應用”也于12月16日成功入選武漢市首批高質量數據集應用案例。
在主題演講中,武漢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董建軍分享了企業數據要素的開發路徑,從挖掘內部數據資源實現數據資產化,到融合產業鏈各環節數據賦能產業發展,為企業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和啟示。
武漢科正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企業代表熊勝琴表示,參加此次培訓收獲不小。她說:“數據資產已成為企業重要資產之一,對企業經營發展能起到倍增效應,數據管理能力也成了未來企業競爭的重要方向。我要和講師們加個微信,方便溝通請教。”
為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武漢市數據局的指導下,武漢市數商協會將持續舉辦系列專題培訓。活動采用專家授課、企業交流、案例分享以及參觀學習等多種形式,計劃共舉辦12期培訓,力爭培訓企業累計達到1000家,培訓人數超過萬人。
武漢市數據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市數據局正在以制度建設為著力點,推動數據資源“供出來”;以公共數據為切入點,推動數據產業“活起來”;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力,推動場景應用“實起來”。市數據局將持續發揮引導作用,攜手各界共同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鏈接:長江日報-企業可以一鍵對接高校資源
(原載《長江日報》202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