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尹芃 陳軍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經濟社會發展進入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要牢牢抓住數智技術創新發展的時代機遇,不斷深化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應用,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 從戰略高度加強生態環境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數字基礎設施是數智技術實現高效應用的堅實底座。數字基礎設施高效聯通、數據資源規模和質量不斷提升,是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的先決條件。在實現數智技術與生態環境治理深度融合的過程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必將成為生態環境治理接入數字軌道的重要載體,不斷融匯貫通于生態環境治理的全過程、各方面,在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生態環境協同治理、生態環境監管等領域發揮重要的信息收集、數據處理與決策支撐作用。
具體來講,首先是要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優化整合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大對數字傳感器設施、大數據中心、云計算平臺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優化數字基礎設施的空間布局,努力縮小區域和城鄉之間的數字差距。同時,通過加強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優化數據傳輸網絡。通過構建高速、穩定的生態環境數據傳輸網絡,保證環境監測數據從傳感器端傳輸到數據中心的效率性和準確性,讓大數據“跑”出大價值。
■ 加強數智技術供給,創新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具
數智技術是我們在生態環境治理領域開疆拓土的有力“器”具。
數智技術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的特征,逐漸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核心資源,正引領著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其在生態環境治理領域的應用,將創新性拓展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手段,推動傳統治理模式的迭代升級。
在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戰略指引下,要在不斷加強的數智技術供給中尋求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助推器”和“催化劑”,推動其與生態環境源頭保護、全過程治理修復的有機貫通。構建起覆蓋大氣、水、土壤、生態、海洋各類環境要素的監測感知網絡,從資源開發利用到污染物排放、從生態環境質量變化到生態系統修復的完整數據鏈,對污染排放監控、預警與治理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利用先進的算法和模型協助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進草原和濕地保護修復、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構建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實施以本底數據、生境數據、保護數據為核心的元數據集成,建立全過程、一體化的智慧生物保護體系。
■ 豐富數智應用場景,提升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效率
協同治理是地區之間、部門之間突破生態環境治理行政管轄權屬邊界的發展方向,也是實現資源互補、信息共享以提高治理效率的現實選擇。
在快速發展的數智技術體系中,應用場景以中樞平臺為依托,通過線上業務連接和數據協同計算,實現業務流程簡化與優化,已經成為推動生態環境治理縱深發展的關鍵突破口。這類場景將生態環境治理目標任務與豐富多樣的數智應用情境銜接起來,打造生態環境治理的大平臺、大系統、大數據中心,以打破數據壁壘和信息孤島,不斷實現資源能源開發、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環境污染治理等跨領域、跨部門、跨層級的行動協同,推動著生態環境治理“萬物互聯、萬物上云、萬物皆數”的智能化轉型。
生態環境保護的全局性、系統性和復雜性決定了當前我國生態環境治理范式必須從切塊式、片段化向協同式、整體性轉變,這為數智技術應用場景整合集成提出了新要求。為此,需要以生態環境信息化平臺為基礎,將各政務系統建成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的一體化平臺。搭建起公眾參與平臺,鼓勵人民群眾通過網絡平臺表達對環境的訴求、討論相關環境政策、參與相關草案的意見征求,充分發揮數智技術普惠和包容的特征,構建良好的數字伙伴關系。
■ 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優化生態環境監管制度保障
制度建設于生態環境治理與數智技術有序發展而言,猶如梁柱之于大廈,是不可或缺的支撐條件。
數字生態是遵循法律規范和制度規則建立的數字主體互連互動形成的多層次、多結構、多形態且彼此依存、合作和沖突的動態系統。在生態環境治理領域,良好的數字生態致力實現促進發展和監管規范的統一,積極推動數字生態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驅動政府和企業以智能化技術進行連接、互動,架起數據要素快速傳輸的“信息高鐵”,為促進、實現公共數據開放和資源有效流動、集成運用提供安全保護。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把數字技術貫通于監測評估、監察執法等生態環境全業務、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工作中,厚植數智賦能生態環境治理的制度根基。完善生態環境數據資源確權、開放、流通、交易、共享相關制度,構建數字安全保障體系,對生態環境數據建立分類分級保護制度,加強對政務數據、企業商業秘密和個人數據的保護。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數據安全應急響應機制,充分整合現有監測基礎,合理布局監測站點,提高對網絡安全威脅的快速反應和處理能力。增強生態環境數據安全預警和溯源能力,加強關鍵系統、設備、平臺等網絡安全檢查,做到關口前移、防患未然,切實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作者單位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
鏈接:長江日報-生態環境治理要走向 “數字未來”
(原載《長江日報》2024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