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日報訊(記者蔡欣星)省人社廳上月發布的《2024年湖北省技能人才需求職業(工種)參考目錄》顯示,人工智能訓練師是急需緊缺的職業之一,月薪中位數參考值7800元。
人工智能訓練師的名字出現前,這方面的從業者被稱為數據標注工程師。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2020年,人工智能訓練師成為新職業被納入國家職業分類目錄。
11月27日,武漢光庭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樓內,一位人工智能訓練師正對電腦上一張紅綠燈路口的圖片進行標注。長江日報記者現場看到,只見鼠標輕點,紅綠燈、交通指示牌、斑馬線等被一個個方框框住,人工智能訓練師隨即用文字、數字等對其進行標注。接著,這張圖片和其他成千上萬張被標注的圖片一起,“投喂”給自動駕駛人工智能大模型學習。
“沒訓練過的人工智能就像小孩,人工智能訓練師是老師,教人工智能變得聰明。”該公司數據驅動研發實驗室主任郝江波這樣比喻。郝江波2007年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數學系畢業后,入職這家專注汽車軟件的企業,帶著一群人工智能訓練師“教”大模型變得聰明,還自主研發智能化數據標注平臺。
郝江波介紹,任何大模型都需要學習,一張張圖片就像題目,數據標注就是在給題目標注答案,讓大模型學習。標注過程中,方框的貼合度、標注的準確性以及數據標注量大小,都會影響大模型學習成效。
除了日常學習,特殊情況的學習也很重要。“比如一輛自動駕駛汽車通過學習知道實線是不能變道的,但如果這條實線被磨損了不清晰,或是有水漬覆蓋了它,又或是大霧天能見度不高,該怎么辦?”郝江波介紹,這些“邊緣場景”雖不常見,但需要讓人工智能遇到狀況時作出正確識別。學得多、掌握得多,人工智能的認知就從小朋友水平不斷變成中學生、大學生水平。
人工智能訓練師的從業門檻不算高。郝江波說,一個從未接觸這一領域的新手通過兩周培訓,就可勝任這份工作。
從上海回老家麻城創業的程勝宇看到了其中的市場。今年4月,武漢首個人工智能訓練師培訓班開班,培訓結束后程勝宇意識到這一崗位能為更多普通人提供就業機會,于是在老家開辦的培訓學校中增加了這一崗位培訓項目,為不少全職媽媽提供了工作機會。
不過要深耕這個行業,仍需懂業務、懂技術。程勝宇說,一些平臺和工具的出現,讓數據標注變得更有效率。郝江波帶領團隊自主研發的智能化數據標注平臺就是這樣一個輔助工具。有了它,數據標注的準確性、效率大幅提升,還能應對未來更多數據標注的復雜需求。
鏈接:長江日報-人工智能訓練師崗位走俏
(原載《長江日報》2024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