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潘卓盈
近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官方賬號發布消息,國家林草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國家公園建設取得明顯階段性成效和重要進展:旗艦物種數量持續增長。其中,我國特有的極度瀕危物種海南長臂猿野外種群數量從40年前的僅存2群不到10只,增長到7群42只。
如果我們有機會拯救一個物種,使之免予滅絕的厄運,那么我們首先就要了解滅絕本身。“全國科普日”期間,譯林出版社推出重磅少兒科普新書“地球生命故事·生物大滅絕”系列八卷本,其中最后一冊的主角正是我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旗艦物種海南長臂猿。
“地球生命故事·生物大滅絕”系列是為中國孩子量身打造的生命歷史和地球歷史科普圖書,由BBC科普專家、演化生物學家本·加羅德執筆,《史前星球》美術顧問、著名古生物畫家加布里埃爾·烏格托繪制500余幅精美全彩插畫。該系列縱覽4.5億年地球生命滅絕與復蘇史,講述了五次經典的大滅絕、新近發現的上新世末大滅絕、人類世大滅絕,以及瀕危動物和棲息地保護,詳細講解了與歷次大滅絕相關的七種典型生物:怪誕蟲、鄧氏魚、三葉蟲、利索維斯獸、霸王龍、巨齒鯊、袋狼,以及人類保護地球生物棲息地和多樣性的典型成果——海南長臂猿。
這套書的譯者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教授石敏和生態學博士、科普作家何文珊,審定專家為著名古生物學家苗德歲。兩位譯者不僅中英文俱佳,而且具有扎實的古生物學和生態學專業功底,她們的譯文準確、嚴謹,兼具文學之美,讓“硬核”的科普內容變得易讀、好讀。由于書中引用的部分研究成果較新,一些專有名詞、物種學名,乃至概念尚未有準確的定義,因此專家的審定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在《利索維斯獸》《霸王龍》等書中出現的“元哺乳動物”(protomammals)這個中譯名,就是由苗德歲定名,在這套書中首次使用的,以此將“哺乳動物的祖先類型”與原始哺乳動物區分開來,因為前者還不能算是原始哺乳動物。
苗德歲在這套書總序的開篇寫道:“不能正確地面對死亡,也絕不會正確地面對活著。”我們往往把生物滅絕看作悲劇,但事實上,滅絕“在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程度發生,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助推了演化”。苗德歲說:“如果恐龍沒有滅絕,就沒有哺乳動物的興起;沒有尼安德特人的滅絕,也就沒有我們智人的今天。”當下,很多領域的專家,包括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生物學家等,都認為我們現在正在經歷一次大滅絕事件,我們每個人都是正在進行的這場大滅絕的親歷者。在科技發展的時代,我們可能常常會忽略,人類命運仍與地球環境息息相關,氣候變化已為全球各國帶來了現實挑戰。
鏈接:少兒科普新書 講述“生物大滅絕”的 地球生命故事_都市快報 (hangzhou.com.cn)
(原載《都市快報》2024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