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長江日報記者陳曉彤 劉嘉 楊佳峰 汪洋 覃柳瑋
“建成教育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實現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先導任務、堅實基礎、戰略支撐,必須朝著既定目標扎實邁進。”
“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10日在武漢教育界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將時刻牢記使命職責,將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重任刻在心里、扛在肩上、落到實處。
■ 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
“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著眼提高創新能力,”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本科生院院長周建偉教授表示,該校將緊扣教育強國建設布局,在資源、能源勘查開發和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持續發力,推進傳統地學學科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學科之間的互促共融,在人才培養的路徑層面加大科教融合和產教融合的工作力度,打造依托基地開展實習實踐教育的地大范式,讓“搖籃精神”在中國大地上綻放光芒,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力量。
武漢理工大學本科生院院長肖靜說,該校本科生院將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持續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加強材料、交通、機械汽車等特色專業建設,加快發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相關專業,縱深推進產教融合和科教融匯微專業建設力度,全面構建面向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拔尖人才自主培養體系,為教育強國發展貢獻力量。
“總書記強調,要強化校企科研合作,讓更多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讓我很受啟發。”武漢紡織大學教授、湖北省數字化紡織裝備重點實驗室主任梅順齊主攻高性能工業絲加捻技術,與宜昌經緯紡機等企業合作,相繼研發出工業絲直捻機、玻璃纖維加捻機,已經出口20多個國家。他表示,創新成果及時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才能形成現實的、直接的生產力。科研人員應具備前瞻力和判斷力,使科技成果與產業需求精準契合,讓更多創新鏈的“好技術”變成產業鏈的“新應用”,才能實現技術創新與產業提質同頻共振。
“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大力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全國優秀教師、武漢市黃陂區職業技術學校陳俊芳對總書記的講話深有感觸。在她看來,職普融通形成了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間的優勢互補,打破了中職教育傳統單一的成長模式,提升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中等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全國優秀教師、武漢市第三職業教育中心教師羅正麗說:“我們要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始終以‘匠心’守‘初心’,以精湛的學識、深厚的素養、足夠的恒心與毅力展開實踐和創新,讓每一位中職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石道良說:“學校將繼續淬煉教師精兵,塑造工匠‘大先生’,以技能比賽為抓手,師生共培共賽,走出能工巧匠培養新路子。”
鏈接:長江日報-將建成教育強國重任扛在肩上落到實處 (cjn.cn)
(原載《長江日報》2024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