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李碗容 見習記者 張靜嫻 實習生 劉星雨 詹煥曦 黃靖宇
“我是第十七批援阿醫療隊重癥醫學科張定宇,我向祖國報到!”12月10日,由湖北省委網信辦、團省委、省教育廳聯合舉辦的2024年湖北省高校優秀網絡文化成果展示活動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教授張定宇來到現場,和他的同事們一起講述醫療援非的點點滴滴。當天,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高校師生帶來了8個精彩情景劇,展示湖北省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實踐與成果。
1 張定宇領銜“生命外交官”講述援阿故事
“60余年,中國共向非洲派出28批援外醫療隊,協和從未缺席?!比A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帶來的情景劇《生命“外交官”》,講述了該院幾名援非醫療隊員的故事。
節目最后,第七批、第十一批援阿醫療隊麻醉科李成;第十七批援阿醫療隊重癥醫學科張定宇;第二十五批援阿醫療隊婦產科李艷輝;第二十七批援阿醫療隊麻醉科桂平,依次登上舞臺,在場觀眾無不動容,全場掌聲雷動。
李成醫生今年已經84歲,他1962年進入協和麻醉科工作后,兩次參加援阿。
時隔多年再次回憶起當年的故事,李成記憶猶新,“1976年,當我得知被選中加入第七批援阿醫療隊時非常興奮?!痹谠⒌膬赡觊g,李成先后在阿里斯、杜也哈和梅迪亞三地的多所醫院工作。1985年,又一次被選中時,李成依然沒有絲毫猶豫,再一次踏上了援阿的道路。
“業務上很熟悉,那里的環境和條件也有所改善,醫生和病人也非常認可中國醫生,所以第二次去援助就比較得心應手了。”李成也感觸頗深,“這兩次經歷,是對我人生很好的鍛煉,也讓非洲人民認可和贊揚了我們中國醫療,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span>
“人民英雄”張定宇曾在1997年11月前往阿爾及利亞進行醫療援助。在2023年7月,他時隔26年后重訪阿爾及利亞,向阿爾及利亞衛生部的官員以及衛生部的專家推薦武漢大健康博覽會。
“堅若磐石,祖國因你而巍然矗立,笑迎八方風雨雷電?!睆埗ㄓ瞵F場寄語青年學子,“青春年華,努力在學習和實踐中錘煉自己成才,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你我都是一塊普通平凡的磚頭。”
李艷輝是第25批援阿醫療隊里的協和人,他接過了前輩們的接力棒,告別已有4個多月身孕的妻子,讓1200名非洲寶寶平安墜地,可他卻錯過了見證自己孩子的誕生?!鞍职质且徊渴謾C”,這是第二十七批援阿醫療隊桂平援阿后最常聽見的話?!笆謾C爸爸”桂平的事跡引得觀眾鼻酸。2021年,在女兒最需要陪伴時,他選擇了守住患者,當家人最需要照顧時,他選擇了加入援阿醫療隊。在援阿的日子里,桂平充分發揮自己的麻醉專業特長,為當地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成功救治了許多重癥患者。
據悉,1963年4月16日,新中國派出的首批援非醫療隊抵達阿爾及利亞。13名醫生中,有3名來自武漢協和醫院。60余年來,該院累計向阿爾及利亞派出28批、164人次醫療骨干,為非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2 中國地大成登山戶外運動的“黃埔軍?!?/span>
珠峰上,一名女大學生和三名背著登山設備的隊友,共同拿著寫有“中國地質大學”的旗幟拍下珍貴的合影。這是2012年5月19日在地球之巔的一幕。
12月10日,我國首位登頂珠峰的在校女大學生陳晨的故事,被搬到了活動現場。舞臺上,10余名身著登山服、背著登山包的地大登山隊隊員正拉著登山繩前進著,他們相互扶持,一同堅定地望著遠方的珠峰前進。
地大被譽為中國登山戶外運動的“黃埔軍?!?。登山等戶外活動的實踐,在許多地大的學院中都有體現。參與這次表演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體育學院的學生王淞告訴記者,該學院一直都有登山和各類戶外運動的傳統,在校的課程中也學習了很多戶外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許多老師也都是登山界的知名人物。王淞入學后也有許多戶外徒步和登山的經歷,哈巴雪山、四姑娘山的大峰等都有去過。
“登上雪山看到的美景,我到現在都記憶深刻,那種壯闊的美,無與倫比?!碑斕欤瑓⒀莨澞康闹袊刭|大學(武漢)環境學院補建偉副教授再次回憶起了自己在祁連山登山科考的故事。
補建偉曾參加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和多次祁連山地區的地質調查與科學研究工作。那里被稱為中國的“地質寶庫”,但也以環境惡劣和地形復雜著稱。2012年至2014年間,他每年都帶隊深入祁連山,完成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的評估工作。
補建偉老師回憶起那段日子,感慨萬千。“我們一般駐扎在2000多米的營地,有時為了加密觀測降雨和河道徑流需要連續幾天睡在牛圈和羊圈。有時為了到冰川取樣,需要徒步穿越高山灌叢、草甸、苔原地帶和寒漠帶,抵達5000多米的冰川覆蓋區?!辈贿^他也表示,每次登上一個冰川頂峰,腳下厚達數十米的古老冰蓋在陽光下泛著冷光,看到這壯美而神秘的景象又感覺值得了。
登山之于地大,不止是一項事業,更是一份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據悉,目前該校已有14位地大人26次登頂珠穆朗瑪峰,其中地大登山隊是全球首支成功登頂七大洲最高峰和徒步到達南北極點的大學登山隊。
3 武大問鼎極地科考高校之最
2024年是我國極地考察40周年。40年來,武漢大學上百名師生參與我國40次南極和17次北極科學考察,是參加極地考察最早、次數最多、派出科考隊員最多的高校。
“中國南極第一張地形圖”復制件、“雪龍”號模型、在“南極冰蓋最高點”飄揚過的紅旗……4月30日,武漢大學南北極科學考察主題展在學校萬林藝術博物館開幕,196件珍貴科考實物和獨特極地標本首次集體亮相??瓶颊寡杆俪蔀闊衢T打卡點,網上網下引發熱烈討論,激發廣大師生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展示現場,武漢大學根據科考隊事跡改編的優秀文藝作品《南極,我心中的歌》,生動演繹了師生40年接續奮斗、科學報國的感人故事。
“看不清人臉,如何找到孩子?”針對尋親中的難點,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AI寶貝志愿服務隊通過研發圖像修復算法,讓模糊的尋親照片還原為清晰大圖,協助公安機關成功尋回電影《親愛的》原型孫卓等18名失蹤多年的兒童。
“團隊事跡受到人民日報、央視等210余家主流媒體報道,微博話題登上熱搜,累計閱讀量超10億次?!闭寡莠F場,華中科技大學志愿者們講述《AI助愛回家》,贏得熱烈掌聲。
當天,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網絡文化品牌、作品現場展示展演。今年4月以來,湖北省高校優秀網絡文化成果展示活動持續開展,覆蓋全省133所高校,涌現了一批有影響力、有傳播力、有感染力的優秀校園網絡文化作品。
省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活動將再次掀起網絡文化建設的熱潮,各高校要繼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加強個性化、網絡化、互動化傳播,讓學生感受到思想的指引、信仰的感召、精神的鼓舞。要以荊楚傳統文化、長江文化、革命文化、紅色文化最新研究成果賦能網絡內容傳播,讓荊楚傳統文化在校園綻放時代芳華,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
(原載《楚天都市報》2024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