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訊(記者李沁雪張靖)“長江文化旅游品牌以長江流域地方文化為核心,以水域空間場景為載體,以情感交流與文化消費為形式。”12月7日,在湖北武漢召開的第四屆長江文化學術研討會暨2024長江文化促進會學術年會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流域環境與長江文化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籌)副主任李江敏作題為《長江文化旅游的品牌建構與數字傳播》的主旨報告。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流域環境與長江文化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籌)副主任李江敏作題為《長江文化旅游的品牌建構與數字傳播》的主旨演講。長江文化促進會供圖
作為長江國際旅游帶的重要節點城市,武漢多年來不斷提升歷史文化賦能和游覽服務品質,豐富文旅消費新業務新場景。
李江敏以“沉浸式光影”長江燈光秀、“行浸式夜游”夜上黃鶴樓、“漂移式劇場”知音號等經典案例,從依托兩江四岸文旅資源、強化市場化運營成效、著力創新運營模式、打造文旅融合樣板品牌四個層面,解讀長江文化旅游發展的武漢方案。
“長江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重要的旅游資源,而且為我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食糧;旅游則為長江文化與人民群眾的直接接觸及互動提供了重要方式,成為傳播長江文化多重價值的重要路徑。”李江敏認為,要進一步圍繞廣大人民群眾與長江文化間的情感互動與文化互動,以“長江文化旅游+”模式構建長江文化旅游品牌,助力長江文化的雙創融合發展。
李江敏提出,長江文化旅游品牌建構有三大創新模式,以長江文化旅游+沉浸式體驗,重構文化創意新體驗;長江文化旅游+文創購品,有效提高文化傳播影響力;長江文化旅游+夜游演藝,形成全新文化消費增長點。
同時,為滿足大眾精神文化需求,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提升,推動長江流域建成世界大河文明發展樣板,在長江文化旅游品牌建設中要注重強特色性、高共情度、泛傳播力。李江敏提出,要以數字化組織涵養長江文旅場景文化生態,打造場景知識性;以數字化技術升級長江文旅場景體驗感,營造場景特色性;以數字化環境融入長江流域生活空間,建構場景休閑性。
“以科技創新推動文化創新與業態創新,因地制宜發展文旅新質生產力,將有助于打造長江流域文旅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進一步強化長江文化國內國際傳播力與影響力。”李江敏說。
(原載 長江網 2024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