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興農評 |
在傳統農村觀念里,“養兒防老,積谷防饑”是鐵律,“生兒子”被當作晚年保障。但這一觀念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轉變。據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公共管理學院師生調研發現,如今,嫁出去的女兒共同甚至更多地承擔起了農村父母的養老責任,出現了所謂的“女兒養老”現象。
這種轉變并非偶然,一方面,少子化和城鎮化使得兒子養老面臨壓力。農村家庭子女數量明顯減少,單純依靠兒子養老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另一方面,以往女性經濟不獨立,只能依附夫家,承擔給公婆養老之責,許多“養兒防老”的本質是“兒媳養老”。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農村女性普遍獲得與男性同等的教育機會,就業機會也幾乎與城市女性無差別,這為父母養老提供了有力保障。
盡管“養兒防老”觀念已逐漸轉變,但“傳男不傳女”的觀念卻依舊滯后。如報道的案例所示,在農村,承擔著更多養老責任的女兒分得的家庭財產往往比兒子少,耕地、宅基地等分配多以兒子為主體,外嫁女往往難以“分一杯羹”,這不僅有家庭“偏心”的因素,也有以村集體等為代表的鄉村社會傳統觀念的桎梏。
農村“女兒養老”現象是社會文明發展的生動寫照,它既反映了社會進步的積極一面,也暴露出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唯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構建更為完善、公平且可持續的養老體系,減輕子女的經濟負擔,推動移風易俗,才能讓更多農村老人安享晚年。
□方壯瑋
鏈接:南方農村報新聞:農村養女防老成趨勢 傳男不傳女也該變了-2024年12月03日
(原載《南方農村報》2024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