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李碗容 通訊員王俊芳 寧蒙)“打穿地殼、進入地球深部”,這是人類長久以來的科學夢想。如今,中國最新入列的科考船有望將這一夢想變成現實。11月17日,擁有最大11000米的鉆深能力、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在廣州正式入列。11月28日,極目新聞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該校寧伏龍教授、姜濤教授帶領團隊參與“夢想”號建設工作,為“夢想”號順利建成作出重要貢獻。
據介紹,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兩位教授團隊的主要貢獻為對項目立項論證給予支持和幫助,為“夢想”號研制全球首套智能船載巖心轉運系統,攻克多項技術難題,高質量完成該系統的設計、制造、安裝和海試等工作。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在中國地質調查局領導下,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寧伏龍教授帶領團隊主要參與了“夢想”號鉆探船部分設計,承擔了“夢想”號智能船載巖心轉運系統設計、制造、安裝和海試工作。
姜濤教授曾3次作為乘船科學家參加國際大洋鉆探計劃,近10年來,他全程參與了“夢想號”論證、設計和建造工作:受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委托,在論證階段協助制定并明確了大洋鉆探船的建造要求;在初步設計階段,協助中船重工七〇八和七〇一研究所完成了船載實驗室設置和巖心處理流程優化等工作;在建造階段,作為科學首席參與研發了全球首套智能船載巖心轉運系統。
據悉,“夢想”號大洋鉆探船總長179.8米、寬32.8米,排水量42600噸。11月22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向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發來感謝信,對學校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支持“夢想”號建設表示感謝。
鏈接:中國地大(武漢)兩教授團隊作出重要貢獻 楚天都市報數字報
(原載《楚天都市報》2024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