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奎 劉鳴
●“守正”之“正”,是性質、方向、道路之正,就是要守住方向、守住原則、守住立場、守住根脈;創新,就是要準確把握時代大勢,勇立人類發展前沿,聆聽人民心聲,回應現實需要,大膽闖、大膽試,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打開事業新天地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將“堅持守正創新”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原則之一,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再次強調:“守正創新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守的重大原則。”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持守正創新,反映了深厚的思想底蘊、重要的歷史經驗和鮮明的時代要求。準確領會和把握守正創新這一重大原則,對于進一步把準改革方向、激發改革活力具有重大意義。
重要思想方法
守正就是堅守真理、堅守正道,創新就是勇于探索、開辟新境。堅持守正創新是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寶貴歷史經驗,也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更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守的重大原則。
守正創新是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寶貴歷史經驗。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關鍵在于中國共產黨能夠堅持守正創新,錨定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各項政策措施的制定實施都聚焦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上,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為根本尺度。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新考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始終堅持守正創新的理論自覺和實踐自覺,始終沿著正確方向推動改革創新,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在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開創了改革開放全新局面。歷史和實踐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能偏離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也不能刻舟求劍、故步自封,只有始終堅持守正創新重大原則,才能保證改革開放沿著正確道路前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守正創新相輔相成,體現了“變”與“不變”、繼承與發展、原則性與創造性的辯證統一。堅持守正創新,既要有道不變、志不改的強大定力,又要有敢創新、勇攻堅的銳氣膽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我們所進行的一切完善和改進,都是在既定方向上的繼續前進,而不是改變方向,更不是要丟掉我們黨、國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時強調守正“不是刻舟求劍,還要往前發展、與時俱進,否則就是僵化的、陳舊的、過時的”“要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守正創新作為堅守原則與開辟新境的有機融合,與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相貫通,鮮明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通過守住根本不動搖與銳意進取開新篇雙向互動,從而在把穩社會主義航向的同時又尋求突破,為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筑牢根基,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價值論的有機結合。
不該改的不改
“守正”之“正”,是性質、方向、道路之正,就是要守住方向、守住原則、守住立場、守住根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為了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要堅持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總目標,始終朝著總目標指引的方向前進,該改的堅決改,不該改的不改。
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根本保證,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命脈所在,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命運所系。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推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靈魂是馬克思主義。要守馬克思主義之正,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之新。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運用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實際問題。
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事關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前途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要清醒地認識到,推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就是從最根本的制度上保障改革開放事業的勝利推進。實行人民民主專政,必須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保證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鞏固和發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群眾是推進改革的主體力量,更是改革發展的價值取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堅持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保障。要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運用法治手段構筑協調和解決社會沖突、維護社會穩定的機制,切實營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要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
該改的堅決改
創新,就是要準確把握時代大勢,勇立人類發展前沿,聆聽人民心聲,回應現實需要,大膽闖、大膽試,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打開事業新天地。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決不能裹足不前、故步自封,要順應時代發展新趨勢、實踐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敢于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于干前人沒有干過的事情,該改的堅決改。
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新趨勢。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持守正創新,要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風云變幻中贏得主動,增強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創造性。
必須順應實踐發展新要求。要從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要求出發,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加強調查研究,準確把握客觀實際,真正掌握規律,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把該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準了就堅定不移抓。
必須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改革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的需求和期待,而這些需求和期待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多個領域多個方面。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進一步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以高質量發展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提升社會保障水平,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必須突出經濟體制改革這個重點。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牽引。突出經濟體制改革這個重點,就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這個核心問題,堅持和發展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而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
必須全面協調推進各方面改革,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當前,改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既要守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理”“正道”,又要創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新局”,不論是理論、實踐、制度還是文化、科技、人才,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都需要將創新貫穿其中,要“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不斷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進一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
鏈接: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持守正創新---四川日報電子版
(原載《四川日報》2024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