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長江日報記者張晟
想要入駐“開園即滿園”的地大寶谷創新創業中心并不容易,而即將入駐這里的中地應急信息技術(武漢)有限公司,卻是一家剛滿月的新公司。
今年9月24日,這家公司由地大(武漢)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羅顯剛副教授科研團隊合作成立。
地大(武漢)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勁松介紹,地大雙創中心因其鄰近高校的地理優勢,2022年開園僅一個半月就已全部訂滿,很多企業寧愿排隊也要進場?!爸械貞毙畔⒓夹g公司之所以能夠入駐,是因為它符合中心產教融合的定位。對于一些與中心規劃發展目標類型不相符的企業,園區會主動進行勸退?!?/span>
在洪山區,選擇入駐企業的不僅僅是地大寶谷創新創業中心,北港工業園、青菱都市工業園、烽火創新谷等八大產業園區均依托轄區大學優勢學科資源“擇企入駐”,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由此環抱高校向新生長。
■ 高??萍紕撔鲁伞皬姶艌觥?/span>
產業鏈緊跟創新鏈引來聚合效應
兩個月前,湖北瑞吉特作物科學有限公司獲批2024年湖北省“新物種”瞪羚企業。這是洪山區華商農業科技孵化器自2018年運營以來培育的第三家瞪羚企業。除此之外,該孵化器還培育了2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和22家高新技術企業。
“孵化器斜對面是華中農業大學,離這里兩站路就是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周邊還有湖北省農業檢測中心等一系列科研機構。”華商農業科技孵化器有關負責人介紹,周邊有一批涉農高校、研發中心和專業機構,在這里有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
“集聚效應特別明顯,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的例子?!焙樯絽^經濟信息化和科技創新局相關負責人說。
“十四五”以來,洪山區新增創新街區(園區、樓宇)15萬平方米,環大學創新經濟帶正在加速形成,“孵化器—樓宇—園區—環大學創新帶”四級載體助力大批科技型企業迅速成長。
以武漢理工大學為圓心向外展望,洪山科創大廈、理工大科技孵化樓二期、長江三峽數字芯片研發中心產業園、智能制造產業基地A區B區等創新載體空間集聚校園周邊,形成了一條創業在孵化器、成長在樓宇、集群式發展在園區的階梯式企業培育路徑,產業鏈緊密咬合著創新源。
當前,武漢理工大科技孵化項目一期、二期、三期串點成鏈,目前已入駐科技企業120余家,與學校開展橫向科技合作283項,金額超過2億元,環理工大創新帶加速形成。
■ “先投后股”靶向轉化科教優勢
耐心資本對初創企業更包容更友好
10月,洪山區60個通過“先投后股”試點申報的項目正在進行下一輪審核,經過資料審核、盡職調查、專家投決、項目核準等審核流程后,將與突圍項目簽訂項目立項合同,撥付專項科技資金。
今年,洪山區在全省率先探索試行“先投后股”改革,設立首期規模2億元資金池,按照“政府先投入、虧損可核銷、讓利先退出”的原則,支持一批具有產業引領和創新引領效應的早期項目,加速區域科技成果轉化和新質生產力發展。
“‘先投后股’專項資金前期投入的是政策性資金,企業發展成功后才轉化為股權。允許投入資金100%虧損,對初創企業更包容、更友好,也體現了耐心資本的政策導向。”武漢洪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該負責人表示,“先投后股”將政府財政資金和社會融資巧妙結合,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長期”,從撒胡椒面式的普惠式支持轉向精準靶向支持,必將加快推動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參與采寫:田藝偉 欒嘉雯)
鏈接:長江日報-環大學創新經濟帶正在加速形成
(原載《長江日報》2024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