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 呂銳 黎先才 通訊員 馮巍 肖琴
10月1日至7日,在國慶佳節這個舉國歡慶的時刻,當人們沉浸在歡樂的節日氛圍中,盡情享受著與家人團聚的溫馨時光之時,許多建設者仍在堅守崗位,奮戰一線,用汗水和努力為城市發展添磚加瓦。
連日來,記者貼身采訪城市建設者,感受他們的堅守與奉獻。
女工程師呵護
防洪排澇“毛細血管”
10月1日,“十一”長假首日。
上午9時,在武漢市硚口區的福新泵站內,和往日一樣,劉亞男已早早到崗,戴好安全帽,穿好工裝,開始了一天的泵站日常巡檢維護工作,確保設備正常使用。
劉亞男今年33歲,籍貫湖南,現任武漢城發集團所屬武漢水電測試中心有限公司的技術工程師,日常工作是從事水利水電工程質量檢測及泵站運維技術服務。此前,她在湖南從事道路、橋梁、建筑材料的試驗檢測工作,工作業績突出,并榮獲益陽市“五一勞動獎章”。
來到泵站內,她邊走邊看邊填寫巡視記錄,“高壓配電室、低壓配電室的電壓和電流等,這些都是日常巡視的重點,絲毫不能放松。”她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泵站雨水收集點多修建在馬路兩側和道路最低點,若抽排不及時,在極端天氣下很可能發生城市內澇,“泵站的各設備都是有備用的,在緊急情況進行切換即可,保障周邊居民出行暢通。”
泵站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設備還要定期進行檢測試驗,及時發現設備隱患,防止‘關鍵時候掉鏈子’。”劉亞男說。
當天,劉亞男巡檢了硚口區福新泵站、古田四路北泵站、順道街泵站。巡檢完,已是中午12時多了,運動手表顯示,她已步行超過2萬步。
“泵站日常運維都有人值守,管理人員的巡查其實沒有硬性要求,我想閑著也是閑著,就來泵站看看。”劉亞男說,安全工作無小事。不出問題,才是最好的。
劉亞男說,同事們也深知,泵站的運行維護日常工作雖瑣碎,偶爾也會伴隨著危險,但是能夠保障城市正常運轉,責任重大,一定盡心盡力做好,“泵站運維工作,沒有事情就是最好的消息。”面容清秀的她,莞爾一笑。
近年來,作為公司為數不多的專業檢測工程師,劉亞男先后被評為武漢碧水集團有限公司“先進個人”和武漢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優秀黨員”,“祝大家節日快樂,一切順利。”她說。
凌晨在地下筑牢
5條軌道安全防線
10月1日,武漢軌道交通7號線北延線(前川線)二期工程通車,與既有7號線貫通運營,至此,武漢地鐵通車運營12條軌道交通線路,線網規模501公里,車站303座。在國慶佳節這個舉國歡慶的時刻,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身著工服默默堅守在城市的地下脈絡——軌道交通之中,為城市軌道交通的安全運行保駕護航。他們就是中鐵十一局城軌公司應急維保分公司的工作人員。
作為湖北省和武漢市首個軌道交通工程應急救援基地和第一支專業應急搶險隊伍,中鐵十一局城軌公司應急維保分公司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國慶期間,他們全員在崗,奮戰在武漢地鐵5號線、6號線、8號線、16號線、21號線的維保一線,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確保廣大市民的出行安全。
10月1日凌晨0時30分,這群維保人已經踏上軌道,開始了當天緊張的維保施工作業,這是他們對武漢地鐵國慶期間安全運行的承諾。他們攜帶專業工具,對地鐵線路的土建結構進行仔細檢查。從隧道到車站,每一個角落都不放過。他們用專業的設備檢測著結構的穩定性,用敏銳的目光查找著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他們深知,自己的工作關系著千萬乘客的生命安全,容不得絲毫馬虎。
在武漢地鐵8號線的維保現場,維保人員正在對隧道進行巡檢。他們沿著隧道緩緩前行,不放過任何一處結構病害。“這里的結構有點細小的問題,需要進行處理。”巡檢人員涂自強說道。隨后,他們迅速展開工作,對疑似問題部位進行詳細的檢測和分析。經過一番努力,及時消除了安全隱患。
除了日常的巡檢和維護工作,應急維保分公司還承擔著武漢地鐵全線網的應急服務任務。國慶期間,他們時刻保持警惕,隨時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
“國慶期間,客流量較大,我們的工作壓力也隨之增加。但是,我們深知責任重大,必須全力以赴保障地鐵的安全運行。”應急維保分公司的救援隊長蘇寧說道。為了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公司提前制定了詳細的應急預案,同時還加強了與地鐵運營部門的溝通協調。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中鐵十一局城軌公司應急維保分公司的工作人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責任與擔當,書寫著新時代勞動者的風采。
30歲博士在瑣碎事務中做好每一細節
10月2日,府澴河出口河段綜合整治工程二三期施工現場,挖掘機、吊車、推土機等機械設備轟鳴運作,工人們正抓緊河道整治、泵站建設、防洪墻和堤防工程等工作。同工人們一道堅守在崗的有一名特殊的施工員,他就是項目上剛滿30歲的土木工程專業博士劉昌棟。
當日9時許,在長江新區諶家磯北部雙橋村的斗馬河排澇泵站施工現場,施工員劉昌棟不時叮囑工友們注意安全施工。在泵站內,他手持檢測設備對泵站內已埋設的監測設備(滲壓計和基礎變位計)進行了施工期監測讀數。
“主要是安全監測儀器埋設及保護的質量要求高,大部分監測儀器一旦埋入就不可更換,它們的穩定‘發揮’,方便監測泵站建筑物的變形、位移、沉降等情況,監測結果可用于指導現場施工作業,進行實時分析和處理,為施工提供決策依據。”劉昌棟說。
緊接著,劉昌棟配合監理方對新進場的進水流道排水管進行了進場驗收,并完成進水流道排水管的吊運、定位、安裝與焊接工作。
“安全生產任何時候都不能松懈,作為值班施工員,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從安全巡查到進度把控,從質量監督到協調溝通,有些細節瑣碎,但都要及時有效完成,確保每一個細節都做到位,每一個問題都能及時解決。”劉昌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
2023年7月,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碩博連讀畢業后,來自湖北洪湖的劉昌棟選擇入職中國一冶湖北公司。剛入職,他第一時間要求到該項目歷練,首先在項目部多個部門輪崗,然后再到施工員一崗持續至今。
中國一冶該項目負責人韓俊介紹,入職以來,劉昌棟參與了項目綠色建造施工水平階段成果文本的撰寫與匯報;以第一發明人身份完成了專利兩項;獲評2023年度“武漢英才-青山人才”優秀青年人才的殊榮等。
鏈接:特別的日子詮釋責任擔當 楚天都市報數字報 (hubeidaily.net)
(原載《楚天都市報》2024年10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