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輝,實習生 畢若雪
近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蘇丹籍博士留學生卡邁勒·艾爾德(Abdelmottaleb Aldoud),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知名地質學期刊《地質學》發表文章,題為《皮爾巴拉克拉通中太古代“穆爾甘丁納剪切帶”是否世界上最古老的弧形轉換斷層》,這是該校留學生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指數期刊上發表國際高水平文章。
板塊構造是巖石圈分裂成許多巨大塊體,它們在軟流圈上做大規模水平運動。板塊構造控制著地球上包括山脈形成、大洋開閉、地震火山等一系列的地質作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其起始時間仍是科學謎團。地球早期以水平運動為代表的板塊構造體制為主,還是以垂向構造為代表的非板塊構造體制為主,仍存在熱議。澳大利亞的皮爾巴拉克拉通保存了大量古—中太古代地質記錄,是水平、垂向板塊構造體制爭議最多的地區,也是研究地球上板塊構造最早的地質記錄的重要場所。
據悉,本研究表明水平板塊運動為特征的板塊構造體制在太古代早期就已運作,證據為皮爾巴拉克拉通克拉通內保留的穆爾甘丁納左行走滑剪切帶雜巖體,是大洋板塊向海溝斜向俯沖過程中的產物,這可能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古老的弧形轉換斷層殘留記錄,該研究為中太古代皮爾巴拉克拉通可能存在水平運動板塊構造體制提供關鍵證據。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130/G52360.1
鏈接:留學生發文揭示30億年前板塊水平運動相關證據 (sciencenet.cn)
(原載 科學網 2024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