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日報訊(記者陳玲 通訊員王俊芳)爺爺是20世紀50年代的地質人,為國家探索鈾礦資源耗盡畢生心血;父親退伍后在地質隊從事勘探工作,一干就是幾十年。如今,他們家第三代子女也即將成為地質人。9月4日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23級新生報到的日子,4699名本科生到各自所在學院報到。來自四川省宜賓市的18歲小伙鄭長佩在父母陪伴下,帶著家人和朋友對地質人的期望和祝福,到該校地球科學學院地質學類專業(國家拔尖計劃,國家理科基地班)辦理入學手續。
鄭長佩膚色黝黑,笑起來略帶羞澀。在辦理入學手續的過程中,他始終作為“主力”拉著裝有全家人衣物的大行李箱。鄭長佩的父親鄭先生對長江日報記者說:“我的兒子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錄取,我們家三代都是地質人了。我的父親20世紀50年代為國家找鈾礦。由于長期在野外工作,身體不太好,他去世那年才49歲。我的母親和父親是同學,今年90歲了,身體還很硬朗。”
鄭先生介紹,他曾是一名軍人,退伍后回到宜賓市,被分配到地質隊。他從最基本的地理、地形等學起,經過20余年磨煉,如今已成為一名優秀的勘探工程師。鄭先生的大哥和二姐從事的也是與地質相關的工作,目前已經退休。
得知鄭長佩此次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學類專業錄取,鄭先生的許多同事非常高興,給他送來了地質勘探所需的地質鏟等各種工具作為禮物。但是,90歲的奶奶不太滿意他的選擇,給他做了一個小時思想工作,希望他能學其他專業。
“因為爺爺從事地質勘探工作導致身體不好,所以奶奶不希望我將來又從事這種辛苦的工作。”鄭長佩說,“我很理解奶奶的想法,但從爺爺這一代到父親這一代,再到現在,中國地質勘探工作環境已經大為改善,還有很多輔助的科技手段。我平時也很注意鍛煉身體,經常參加登山、騎行等活動。我很喜歡從事與地質勘探相關的研究,已經做好吃苦的準備。將來,我要讀研、讀博,把這個領域研究深、研究透,為中國地質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span>
鏈接:長江日報 - 四川小伙立志投身中國地質事業 (cjn.cn)
(原載于《長江日報》2023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