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共產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在南望山校區(qū)弘毅堂舉行。黨委書記黃曉玫代表中國共產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第十二屆委員會,作題為《砥礪奮進 開拓創(chuàng)新 加快建設地球科學領域國際知名研究型大學》的工作報告。
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王焰新,主持中國共產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第十三次代表大會開幕式暨第一次全體會議。
出席大會的領導嘉賓有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長朱保江,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部務委員王發(fā)讀,中共湖北省委教育工委專職副書記、湖北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張幸平,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黨委書記雷涯鄰,長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劉勇勝,教育部直屬高校主題教育第八巡回指導組副組長任應坤,教育部高校黨建工作聯(lián)絡員謝守成。
黃曉玫所作報告,分為“克難進取,五年來學校事業(yè)獲得新發(fā)展”“砥礪前行,勇?lián)聲r代新征程光榮使命”“踔厲奮發(fā),開創(chuàng)研究型大學建設新局面”“勠力同心,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等四個部分。報告回顧總結學校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分析了新時期新階段學校事業(yè)改革發(fā)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明確了加快建設地球科學領域國際知名研究型大學的重點任務。
報告強調,從現(xiàn)在起到2030年,是加快建設地球科學領域國際知名研究型大學的關鍵時期,必須堅持更高水平開放、更深層次改革和更高質量創(chuàng)新,以開放增活力、以改革破難題、以創(chuàng)新促發(fā)展,奮力開創(chuàng)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雙一流”建設為牽引、以戰(zhàn)略需求為導向、以“大先生、好老師”為標桿、以交流合作為紐帶、以現(xiàn)代技術為支撐、以深化改革為動力的研究型大學建設新局面。
報告指出,今后五年,學校要錨定中長期戰(zhàn)略目標,在建設教育強國、服務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中展現(xiàn)新?lián)敗⒆鞒鲂仑暙I,加快建設地球科學領域國際知名研究型大學。報告強調,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要從加強黨對學校的全面領導、深入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鍛造高素質專業(yè)化干部隊伍、夯實建強基層戰(zhàn)斗堡壘、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五個方面,不斷提高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質量,深化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校創(chuàng)建,推動學校成為黨建引領改革發(fā)展、勇?lián)逃龔妵ㄔO任務的堅強陣地。
黃曉玫說,未來五年是加快建設地球科學領域國際知名研究型大學的關鍵時期,學校面臨重大機遇和諸多挑戰(zhàn)。新一屆黨委和紀委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必須更加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更加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來,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堅定不移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更高水平開放、更深層次改革、更高質量創(chuàng)新,帶領全校黨員干部、師生員工團結一心、實事求是,以更加斗志昂揚的精神面貌,更加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朝著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闊步前進,迅速將黨代會描繪的美好愿景轉化為更加清晰的施工圖、責任書,進而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不辜負全校師生和海內外校友的殷切期望,不斷譜寫學校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新篇章。
黃曉玫表示,要扛起國家隊的使命職責,為加快建設地球科學領域國際知名研究型大學,進而實現(xiàn)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地大夢”而努力奮斗,為建設教育強國,為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通訊員 孫彥欽 王俊芳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銳)
鏈接:https://app.guangmingdaily.cn/as/opened/n/aa8e22e2681345c5aa78f0804d8d613f
光明日報客戶端(2023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