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以96分的高分順利通過專家和政府聯合驗收,獲評全省首家“節水標桿高校”榮譽稱號。上半年,包括高校、政府、企業的多批考察組到中國地質大學交流調研,對學校節水工作進行指導,對取得的成效給予高度評價。

6月28日,省水利廳黨組成員、總經濟師熊春茂率省節水辦、武漢市水務局、武漢市水務科學研究院有關領導一行到中國地質大學進行工作交流座談會。中國地質大學校黨委常委儲祖旺代表學校致歡迎詞,后勤保障部部長徐巖、未來城校區管理辦公室主任王文起分別進行了工作情況匯報。
熊春茂總經濟師在聽取匯報后表示,中國地質大學獲評“湖北省節水標桿高校”榮譽稱號當之不愧,這是學校不斷創新、銳意進取的成果,希望學校不斷總結經驗,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節水模式,持續發揮示范帶頭作用。

在此之前,中國水利企業協會節水分會考察組以及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河南林業職業學院等相關領導也先后來校調研。

湖北武漢在校大學生超過百萬人,人數居全國前列。抓好高校節水工作,對于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意義重大。近年來,中國地質大學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理念,在省、市各級節水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下,成立節約能源資源工作領導小組,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在高校節水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學校在全國高校率先建設節水宣傳教育展廳,舉辦以節約能源、環境保護等為主題的課堂教學、科普講座,節水作品征集、節水知識競答等活動,增強廣大師生的節水意識。
在節水模式探索中,中國地質大學與武漢盛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效益分享型模式合作開展校園節水,是湖北省高校首例校企合作節水新模式。2021-2022年,學校結合實際,又采用效果保障型+效益分享型模式在新校區繼續開展合同節水工作。

在節水實踐過程中,學校通過實施智慧無人值守泵房改造項目、DMA分區計量管理系統工程、水電節能監管平臺等多項措施,將學校從2002年一個校區年用水量460萬噸降至如今的兩個校區255萬噸。20余年累計節約4000余萬噸水,約1/3東湖的儲水量,相當于百萬人口規模城市的年用水量,實現了從點滴到湖泊的跨越。
創新節水管理模式,推行合同節水管理,按下高校節水管理“快進鍵”。未來,中國地質大學仍將不斷深化節水型標桿高校建設,引領高校節水新模式,為全國節水工作做出新貢獻。
鏈接:https://hs.china.com.cn/m/gd/88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