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23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南望山、未來城兩校區同步舉行。

學校副校長李建威宣讀《關于授予2023屆畢業生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的決定》。學校副校長王力哲宣讀《2023屆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優秀碩士學位論文表彰決定》。寧文彬等10人的博士學位論文被評為“2023年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竇宇航等98 人的碩士學位論文被評為“2023年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學校副校長劉杰宣讀《2023屆先進畢業班、優秀畢業生表彰決定》。地球科學學院010192班、x11194班,資源學院020191班等20個培養單位的33個畢業班集體獲“先進畢業班”稱號。王語奇等20個培養單位的510名本科生,辛友志等21個培養單位的359名研究生,以及國際教育學院孔妮、杜和曼等10名留學生獲“優秀畢業生”稱號。

中國科學院院士、校長王焰新,以《強基與致遠》為題寄語2023屆畢業生。他說,在地大,不管是90后,還是00后,沒有“垮掉的一代”,只有在磨難中成長的“抗疫一代”“奮進一代”。這幾年,同學們秉承“艱苦樸素 求真務實”校訓精神,在南望山下和未來城中踏正道、修德行、求真知、長才干,共同見證了學校的發展,共同踏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因為有你們,學校有了百年圖強、爭創一流的自信與底氣。”
“無論是國家發展、學校事業,還是個人成長,唯有強基固本,方能行穩致遠。”王焰新叮囑年輕的畢業生們,要始終保持“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警醒,開好頭、起好步、蓄足力,才能因勢而謀、識勢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實現遠大理想、追求卓越境界。“強信仰之基,方致人生眼界之遠”,要學會用堅定的信仰指方向,用長遠的眼光和批判性思維找答案,用篤定的毅力和創新的思路干事業,將個人的“小我”融入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大我”之中;“強品德之基,方致人生修行之遠”,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強本領之基,方致人生精進之遠”,莫要想著“一步登天”,內卷于虛妄、焦慮于無常,要學會氣定神閑、久久為功,不斷錘煉明辨、篤實、求真、力行的本領,用專業的深度和知識的廣度,拓展認知邊界,提升視野與洞察力;“強健康之基,方致人生航程之遠”,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陽光的心理狀態,在謀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追求中,用攀登詮釋“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意義。
本科畢業生代表、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陳雨蛟說,溫暖且幸運的四年里,他在時代的饋贈中立下鴻鵠之志;艱難卻勇毅的四年里,他在疫情的大考中不斷歷練成長。他將秉承“艱苦樸素 求真務實”的校訓精神,在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貢獻地大青年的力量。
畢業研究生代表、機械與電子信息學院機械專業碩士研究生王優說,在地大求學七年,讓他從一名來自偏遠鄉村的“背篼娃”蛻變成勇攀高峰的科研工作者,堅定了建功科技興國新時代的奮斗方向。他將帶著地大的深厚記憶和文化烙印,與母校同行,為早日實現“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努力奮進。
留學生代表、經濟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專業盧旺達籍博士研究生簡安表示,作為獲中國政府獎學金資助的留學生,他在三年內獲得了博士學位,實驗室里的忙碌歷歷在目,師生情誼讓他永生難忘;作為“鋼鐵俠”國際學生志愿服務隊的一員,他將常懷感恩之心,做“知華、友華、愛華”的友誼使者,講好中國故事和地大故事。
校友代表、江西省地質局第十地質大隊副總工程師兼自然資源調查院院長歐陽永棚說,七年的地大學習時光打下了堅實的專業基礎,賦予他務實的學習態度和樸實率直的做人原則。他與畢業生們分享了十年一線地質工作的心得體會,叮囑畢業生們要堅持學習,不斷積累,規劃好工作目標;要堅定信念,堅守初心,踏實做好每件事。他祝愿畢業生們前程似錦、事業有成,努力成為堪當大任的棟梁之才。
學校黨委書記黃曉玫向歐陽永棚頒發“優秀青年校友”榮譽證書,向2023屆畢業生校友大使代表王艷如頒發聘書。
典禮最后,全體師生共唱校歌《勘探隊員之歌》。

在畢業生學位授予儀式上,學校領導為2023屆畢業生代表一一撥穗,并頒發畢業證書。(通訊員 孫彥欽 王俊芳 張玉賢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銳)
鏈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舉行2023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 (gmdaily.cn)
光明日報客戶端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