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通訊員孫宇濤)6月9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數學與物理學院師生志愿者18人前往鄂州市梁子湖區沼山中學,開展“弘揚科學精神、助力科學普及”公益科普活動。

志愿者們攜帶了遠程充電實驗儀、飛機升力模型、太陽能磁懸浮馬達、椎體上滾、共振小娃、磁阻尼擺、三球儀、輝光球、記憶合金等18件科普實驗儀器,現場演示。
“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為什么曲線軌道的小球最先到達了重點呢?”在最速降線實驗儀器旁,當發現是曲線軌道的小球先到達終點后,幾個小朋友滿臉疑惑地討論。

在演示遠程充電儀時,志愿者問到:“小朋友們,我給大家變個魔術,這兩個圓盤沒有任何連接線,我可以讓這個小燈泡生電發光,大家信不信?”當志愿將兩個圓盤靠近時,果然其中一個圓盤上的小燈泡發光了。一位小學生興奮地說:“我爸爸手機無線充電是不是就是這個原理?”
志愿者們依次對實驗現象進行科普和解答。“通過這次科普活動,我學到了許多內容,有滾輪,還有發電機,很有趣。”鄂州市梁子湖區沼山中學七年級四班銘澤宇說,作為一名中學生,只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才能更好地創造未來、服務社會。
鄂州市沼山中學位于風景秀麗的沼山南麓,是一所農村中學,學校現有學生1800余人。當日,該中學300余名學生參加此次活動。
據悉,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大我”公益科學協會由師生黨員志愿者組建,依托“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積極開展“黨建+專業志愿服務”特色活動,近年來,走進社區、走進鄉村、走進中小學校開展公益科普教育30余次,在2000余名中小學生心中播下了科學的種子。
鏈接:
地大志愿者走進鄂州農村小學“播種”科學 (hubeidaily.net)
湖北日報客戶端(2023年0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