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 通訊員 陳華文)世界地球日、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講述遠古時期古植物圖文故事的科普圖書《尋找古植物王國:一場穿越2.5億年的地質學旅行》,近日由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

該書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與傳媒學院哈達副教授、地球科學學院博士舒文超帶領學生團隊經過三年時間的精心創作和打磨而成。書中,以地球科學學院的二疊紀—三疊紀之交地質學和古植物學相關的研究成果為核心素材,從地學科普的視角,以手繪表現與復原、圖形釋義等綜合要素,對遠古植物進行視覺再現。

書中插圖
本書分為認識、野外工作、實驗、復原、古植物王國等五個部分組成。書中,有關植物化石的特點、植物化石的采集、野外勘察、古植物群落、生物大滅絕事件等等內容,用繪畫+文字的方式予以藝術呈現。其中,地質研究中對圖形圖像科學性的嚴謹要求,在書中準確、 清晰地畫出來。

書中插圖
談及創作該書的最初想法時,作為該書作者之一的哈達介紹,在進行古植物視覺復研究與創作時,最初希望了解地質學家是如何進行科研工作的,可是隨著研究的深入,深刻感受到古生物的魅力,看著一件件古植物化石,遠古時期千姿百態的植物引發了我們的想象和好奇心。在地學專家教授的指導下,我們創作團隊說干就干,投入到該書的創作中。創作中,團隊成員被地大專家教授們求真務實深深地感動、影響著。創作這本科普書的過程,也是團隊成員認識地球、深刻踐行校訓精神的過程。
該書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殷鴻福院士、喻建新教授為代表的二疊紀—三疊紀古植物研究團隊作為科學顧問。殷鴻福院士在序言中寫道,植物化石有利于我們了解地球生命演變、滅絕及其生活環境轉變,書中一幅幅的手繪圖,展示了2.5億年前地球顯生宙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前中國華南地區的植物圖景,這啟示今天的我們,要敬畏自然、珍愛生命,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道,為“美麗中國、宜居地球”建設貢獻力量。

書中插圖
該校宋海軍教授認為,該書對于青少年從古植物的維度了解地球生命演化歷史,從地質學的入口走進科學世界具有引導價值。
鏈接:地學與藝術交融: 一本科普書再現2.5億年前的植物世界 (jy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