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陳華文)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科技創新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當前,自然資源類高校在文學和科普教育中,抓住時代機遇,主動出擊,積極開展科普文學人才的培養,這對于科教強國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認為,自然資源類高校要充分意識到具備的獨特優勢,以切實可行的舉措,扎實推動科普文學人才的培養。
自然資源類高校科普文學創作人才培養的優勢
具有專業優勢。一般來看,綜合性高校和文科高校,從學科、師資、影響力等方面看,培養文學創作人才具備先天優勢,然而這并不意味具備行業特色。在文學創作人才培養方面,目前大多數高校基本處于同一層次,這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為自然資源類高校培養文學創作人才帶來了機遇。當前,科學研究朝“專、精、尖”的方向發展,然而高深的科學研究,只有被公眾知曉、認同,才更有價值,才能走得更遠。為此,我國在加大科研研究投入的同時,也越來越重視面向公眾的科普,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只有并行前進,科學事業才能有真正的未來。我國開展自然資源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的過程中,對科普工作也提出了相應要求,例如,某些科研課題在結題任務中,明確規定要完成相應的科普工作。科普有很多手段,如文學、影像、網絡新媒體等,但是科普文學創作無疑是最重要的手段和方式,也最容易呈現科學思想、科學知識,也是深受大眾喜愛的方式。對于普通作家而言,從事自然資源領域的科普文學創作,有一個難以跨越的門檻:必須知曉或者精通這一學科領域的專業知識。但是,自然資源科學領域的專業知識,對于畢業于自然資源類高校的科普文學創作者恰好是其所長。
具有資源優勢。自然資源類高校與我國自然資源行業發展緊密相關,未來兩者必將更加融合。比如,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學科專業,與自然資源領域的諸多研究和工作對應。再則,自然資源領域的各個單位和部門大力開展自然資源科普工作,是自身肩負的時代責任,也樂于讓自然資源類高校參與到科普工作中。在自然資源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今天,只會強化自然科普工作,因此需要一批專業人才。自然資源類高校具備相關的學科和專業優勢,培養科普文學創作人才,能起到“彎道超車”的效果。
具有后發優勢。當前,無論是從科教興國的戰略,還是自然資源行業對科普工作的訴求來看,自然資源類高校培養科普文學創作人才,迎來時代新機遇。自然資源類高校培養科普文學創作人才,一是有利于挖掘自然資源行業領域的“精神富礦”。自然資源類行業高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為國家自然資源事業作出過巨大貢獻,也培養出一批學術名師。這些不僅是自然資源類高校的文化“礦藏資源”,也是全民的歷史文化財富。自然資源類高校大力培養科普文學創作人才,鼓勵他們“講好自然資源故事”,對于增強自然資源行業領域的認同感,普及全民科學素養,具有現實價值。二是有利于自然資源類高校學科建設“營養均衡”。當前有的自然資源類高校,注重文理兼容,也設置了一些人文社會科學專業,但是部分文科專業和行業聯系不夠緊密,與強勢的自然資源學科比較而言,學科建設水準不高,圍繞自然資源行業,培養科普文學創作人才,才能使科學研究與科學普及雙輪驅動,推進自然資源類高校“雙一流”建設。
自然資源類高校科普文學創作人才培養的路徑
配強師資隊伍是關鍵。一是充實自然資源類高校科普文學創作教學師資力量。為了提升這些教師的創作執教能力,應分批有計劃組織教師到國內外高校和專業文學創作機構訪學、研習,使其快速提升自然資源科普創作執教能力。此外,評聘和考核這類教師不能“一刀切”,要有針對性,為他們提供發展通道。二是引進國內外自然資源科普文學創作名家,采取兼職、客座等聘用方式,充實自然資源科普文學創作師資力量,并對教學工作進行定期檢查、巡查。三是采取“駐校作家”模式,聘請有創作經驗的自然資源科普作家,在規定時間內來校創作并舉辦講座,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
優化課程體系是重點。一是設置自然資源行業通識性、基礎性課程,這既是自然資源類高校培養科普文學創作人才的優勢所在,也是后續開展一系列寫作訓練、文學創作的先決基礎知識。二是課程設置要分清主次,把自然資源科普創作的核心課程擺在突出位置,要強化自然資源概論、文學創作通論、報告文學創作等課程,只有這樣方能彰顯自然資源科普文學創作人才培養特色。三是重視科普文學創作實踐課程的設置,鼓勵學生到野外地質工作一線、地質公園、地質環境治理現場,親身體驗,感受自然資源工作的真實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創作人員對行業的感悟力,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行業的精品。
完善體制機制是保障。一是要搭建科普文學創作人才培養平臺,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配備專門的管理干部,細化工作職責,明確工作范圍,擬訂人才培養的實施方案和計劃。二是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批準下,啟動科普文學創作人才的招生工作,主要在碩士研究生層面開展。科普文學創作人才的研究生生源,可以從校內擁有自然資源專業背景、有文學創作功底的本科生中選拔,免試攻讀行業科普文學創作的碩士研究生。還要適度開通綠色人才通道,以非全日常碩士研究生招生方式,招收自然資源領域有創作潛力的青年。三是探索科普文學創作人才的培養新機制,鼓勵自然資源行業的科普文學創作人才開展創作,專項經費扶持優秀的科普文學作品,支持公開發表、出版、評獎。聯合文學創作各類機構,共同培養科普文學創作人才,定期承辦各類研討會,舉辦全國性行業科普文學創作大賽,開通科普文學創作的網站、微信新媒體平臺,廣泛宣傳,提升資源自然類高校科普文學創作人才培養的影響力。
《中國礦業報》2023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