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明海英 通訊員 劉慶慶 許小康)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和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分別于3月4日和5日在北京開幕。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師生高度關注兩會盛況,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等方式收看收聽相關報道,聆聽政府工作報告,對兩會的勝利召開反響熱烈。
主動承擔起時代賦予的使命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書記黃曉玫表示,今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在新的關鍵節點舉行全國兩會,是著眼新時代偉大跨越,扎實推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宏偉藍圖的戰略舉措。過去5年極不尋常、極不平凡,民之所盼就是政之所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有效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挑戰,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成績來之不易,前程催人奮進。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強化黨的二十大對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部署的認識,心懷“國之大者”,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提高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加快提升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提升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能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在現場聆聽了報告。他表示,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凝聚人心,過去五年的成就鼓舞人心,報告中的謀劃與部署催人奮進,匯聚起我們搶抓機遇、改革創新、艱苦奮斗的磅礴力量和堅定信心。王焰新表示,高等教育工作者將堅決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按照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部署,貫通學科鏈、創新鏈、人才鏈、產業鏈,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著力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加強有組織前瞻性科技創新,推動科教融合、產教融合以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長期扎根自然資源領域的高校,要發揮學科人才優勢,在服務找礦突破、能源資源安全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作出更大貢獻,努力在充滿夢想的遠征中開好局起好步!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教授童金南再次走入人民大會堂聆聽全國政協常委會的工作報告,心情十分激動。他說,全國政協通過努力提升政治協商質量,更好地發揮了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通過廣泛開展凝聚共識工作,實現了為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厚植政治基礎和社會基礎;通過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和工作創新,極大地提升了履職水平和成效。作為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要牢記黨和人民的囑托,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圍繞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協商議政,認真做好聚凝共識增進團結工作,努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民盟湖北省委會常委、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曹淑云談到,全國人民對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倍感振奮,對2023年國民經濟發展充滿信心。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兩會”精神的指引下,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將會進一步改善,國民幸福感將會不斷提升。作為高校教師和民主黨派人士,曹淑云將堅決擁護中共中央作出的決策部署,主動承擔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學習領悟全國“兩會”精神,為祖國科技創新和教育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機械與電子信息學院院長丁華鋒說,政協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突出了過去5年來的兩個首次。首次召開中央政協工作會議,制定《關于加強新時代人民政協黨的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首次召開政協黨的建設工作座談會,制定完善落實黨對人民政協工作全面領導的制度。兩個首次標志著人民政協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人民政協職能不斷完善發展,形成以黨建強政治、帶隊伍、促履職、增團結的良好局面,具有開創性、里程碑意義。
學習領會闡釋宣講好兩會精神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周剛表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中,堅持教育科技人才統籌布局,加強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繼續培養更多優秀的地質學拔尖人才,更好引導廣大師生將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服務于國家重大需求,為黨和國家發展貢獻更多更大地學力量、地院力量。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黨委書記許德華說,2023年的全國兩會,是億萬中華兒女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下,意氣風發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之際的舉世盛會;是匯聚共識、凝聚信心,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決策部署轉化為全國人民實際行動的舉世盛會;是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沿著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逐夢篤行的舉世盛會。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靠團結奮斗創造了輝煌歷史,我們有信心,中國式現代化必將實現。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洋學院副院長陳剛說,2023年,各地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以實干實績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實。作為一名高校科技工作者,他熱切關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的新政策;期盼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新議題;聆聽新時代地球科學發展的新聲音。陳剛表示,要努力攻克地球科學研究領域“卡脖子”難關,培養與時俱進的創新人才,堅決打好綠水青山保衛戰。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傅安洲倍感振奮,他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的組織、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機構、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具有多方面的獨特優勢。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兩會的勝利召開將使黨的主張、全國各族人民的心聲匯聚成更加堅定的國家意志,凝聚起億萬人民團結奮進、踔厲奮發的磅礴力量。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教師,今后一段時期的重要任務是學習領會好兩會精神、闡釋宣講好兩會精神。
帶領廣大青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計算機學院團委書記李歡歡談到,舉國上下共商國是,聚焦熱點,讓我們看到了國心與民心的交相呼應。民之根本亦是國之根本,民心所向乃是國之大計。作為一名基層團干部,她將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擔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履行引領凝聚青年、組織動員青年、聯系服務青年的職責,矢志不渝做好新時代青年工作,帶領廣大青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2020級博士研究生陳超洋說,新的一年,國家在很多方面面臨著新機遇與新挑戰。作為博士生與學生干部,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不忘地質報國初心,努力發揚“三光榮”精神,不斷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結合自身所學專業,面對專業與行業的重點重大科研難題,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烏干達籍碩士研究生羅伯特通過收看兩會開幕式直播,了解到2023年中國政府的十點計劃,其中就有教育人才這一項重要內容。羅伯特和廣大來華留學生們都是“教育人才”這一項政策的受益者,非常感謝中國政府提供的寶貴學習機會讓他們有機會接受更優質的高等教育。他說,中國是一個穩步發展的國家,留學生們都很期待,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擁有更加完善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結構,為全世界更多國家推進現代化建設提供中國樣本!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2021級珠峰班團支書王子貝說,全國兩會是一堂鮮活生動的思政課,展示了一個腳踏實地、勇毅前行的中國,一個自信開放、奮發有為的中國,一個胸懷天下、篤行擔當的中國,為中國的發展、世界的前進、人類的和平繁榮都帶了更多的機遇和動力。兩會總結過去、展望未來,使我們的前進道路更加光明開闊。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家強”,新時代地質學青年要時刻關注國家發展大局,讓個人奮斗匯入國家發展洪流,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貢獻地大力量,為“美麗中國、宜居地球”建設、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書寫新時代地大青年的精彩篇章。
鏈接: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師生熱議兩會-中國社會科學網 (cssn.cn)
中國社會科學網(2023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