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蔣子清報道 11月8日,在2022珠寶產業經濟生態大會暨珠寶校友高端論壇上,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首飾傳承與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金銀首飾商會會長、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教授楊明星以“堅定產業發展信心,把握好‘變’與‘不變’”為題作主旨演講。
楊明星表示,近三年受疫情影響,再加上一些方方面面的因素,很多人在擔心行業發展會不會出現問題,甚至有人持悲觀態度。但其實未來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向好。縱觀珠寶產業發展至今的成長,我們可以發現,2004年—2013年這十年的成長是最快的,說明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也是珠寶產業發展特別紅火的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展望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中等收入人群規模從目前的4億人左右,將增加到8億~9億人。而中國珠寶零售市場規模將從現有的7000多億元,至少增加到2萬億元。雖然受疫情等影響,珠寶需求短期會受到影響,但黃金珠寶首飾產業未來必將迎來空前的發展機會。
目前,中國珠寶產業仍然處于相對年輕的階段——從原材料為主,到適當考慮設計的價值。楊明星指出,我國珠寶黃金首飾產品的設計能力持續提升變得尤為重要。2014年獨立設計師大量出現,表明市場對設計價值開始認可。隨著珠寶市場的成熟,珠寶首飾的設計風格、款式、工藝也日益被消費者看中,產品原創設計能力將成為珠寶首飾企業獲得市場份額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未來發展的方向,是以美學為主及以文化為主體的階段。古典文化、民風國韻、歷史記憶,這些本土文化在不同程度上被再一次深入理解,融入創新設計理念,進行個性化表達,由此孕育出“國潮”珠寶首飾,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追捧。
產業成熟的標志是相對集中,也就是前列企業銷售占比會越來越大,中小企業需要個性化與差異化來爭取發展空間。楊明星認為,就中國珠寶市場來看,區隔加深,中高端大眾市場競爭加劇。目前,我國珠寶市場已形成內地品牌、香港品牌、國際品牌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
國際品牌以卡地亞、蒂芙尼、寶格麗等品牌為代表,定位高奢珠寶,具有較高的品牌溢價,渠道覆蓋較為局限,主要布局一線、二線城市,以及以施華洛世奇、潘多拉、APM為代表的品牌定位時尚珠寶首飾,產品價格帶較低,消費頻次高。
中國香港品牌以周大福、周生生、六福集團等傳統珠寶商為主,主打中高端市場,通過直營+加盟的運營模式布局高線市場,近年放開加盟,向三線、四線城市下沉。
而以周大生、老鳳祥、潮宏基和中國黃金為代表的中國內地品牌則主要活躍在中端市場,以加盟運營模式為主在低線市場迅速擴張。近年來,中國內地市場涌現出I DO、DR等新興品牌,通過深度綁定婚戀場景,與其他品牌產生一定的區隔。
楊明星表示,網絡銷售未來可期。“千禧一代”在未來十多年里將繼續成為消費主體,網絡是他們的生活必需品。同時,疫情使得行業線下銷售額往線上轉移,并加速此進展。據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數據,中國珠寶產品2021年在線零售額同比上漲23%。而珠寶直播電商持續推動著零售市場的發展。珠寶零售企業強化線上布局,通過各類社交傳播平臺搭建新媒體矩陣,形成多渠道流量來源,實現線上品牌快速傳播、線下門店引流及銷售,打造全渠道營銷的新模式;同時,打造融合新服務、新業態、新場景、新體驗為一體的珠寶智慧零售門店。
行業發展離不開人才。目前,行業有近20萬家企業,400萬人,需求的技術崗位有首飾設計師、生產加工、鑒定檢測、銷售管理、網絡主播、教學科研等。但珠寶教育現狀是,專業教師不足、校內實訓不足、產業融合不足。楊明星強調,珠寶教育是為產業培養適用人才,需要適度超前,起到推動和引領作用。
“歸根結底,不變的是產業發展的方向、階段與規律,而變的是產業發展的方式、需求的人才。”楊明星說。
鏈接:
http://epaper.gold.org.cn/zghjb/html/2022-11/15/content_2570424.htm?div=-1
《中國黃金報》(2022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