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德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師陳華文帶領唐鈺君、劉雅文、張世春三名同學,經過一年集中創作,日前推出由100張畫作組成的繪本《山河作證》。
該繪本以“文字+畫稿”的方式,生動再現了這所大學野外實習與地質科考的故事,彰顯了師生們地質報國的豪情。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作為“雙一流”大學,在70年的辦學歷程中,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服務自然資源行業,培養了30多萬名地質人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我國地質教育的重鎮,在70年的辦學歷程中,為國家培育了30多萬名人才。人才培養中,該校高度重視課堂教學、野外實習與地質科考。其中野外實習與地質科考,是每一個地質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學生們每年到祖國各地,開展野外實習與地質科考。把教學課堂搬到山河大地,是該校鮮明的辦學特色。

野外地質考察中,學生們把采集的巖心進行整理。這些巖心,是發現礦藏的一手“證據”。
為了真實描繪野外實習與地質科考,創作小組搜集了上千張的照片作為參考。“繪本創作不是簡單地把照片原原本本地畫出來,而是要對圖像進行提煉、取舍,然后根據敘事的要求進行創作,最后實現文圖交融。”陳華文說。

野外實習是學生們的必修課,老師們甘做“先遣軍”,在野外認真備課、擬定實習教學路線。
繪本《山河作證》以黑白鋼筆素描的形式,用現實主義的風格,描繪師生們野外實習和地質科考的場景。100幅畫稿中,人物造型嚴謹,動作神態逼真,場景取舍巧妙。繪本中,有的描繪老師在野外認真授課,有的描繪學生觀察地質標本,有的描繪學生采集水樣,有的描繪師生交流討論,有的則描繪在嚴寒極地從事科學考察。這些畫稿中,既有野外地質工作的歷史再現,也有最新的科學考察呈現,2022年夏天,該校組織的第二次長江源科學考察的難忘瞬間,也收入到繪本之中。此外,承載師生記憶的校園風景和建筑,在繪本中也畫了出來。

水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師生們積極投入到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科考中,在江河之畔采集水樣,為江河“把脈”。
“這部繪本不僅是獻給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生日禮物,也是獻給所有地質工作者的禮物,正是他們默默無聞地服務祖國的自然資源事業,才奠定了經濟社會建設發展的根基。”陳華文說。
圖片摘自繪本《山河作證》。
鏈接:
https://mp.zgkyb.com/m/news/72907
《中國礦業報》(2022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