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四個自信”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學術研討會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個自信’重要論述研究”開題報告會,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召開。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書記黃曉玫介紹,韓美群教授的重大課題研究,以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服務為宗旨,致力于推動唯物史觀和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的創新發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推動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和創新發展。期待韓美群教授主持的這項國家重大項目,作為學校文科研究新的起點,開啟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新局面。
湖北省委講師團主任、省社科規劃辦主任高天瓊說,高校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中的重要力量,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他希望課題組堅持正確導向,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精品意識。他表示,省社科規劃辦將加強與課題組溝通協調,做好跟蹤服務。
在主旨報告環節,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教授、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會長侯惠勤說,很贊賞課題組的三個原則,一是將關于“四個自信”的論述納入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來考察,二是把關于“四個自信”的論述作整體性的研究與闡發,三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關于課題研究,他建議,一是思考還要更深些,比如“四個自信”和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系。二是注意把握“四個自信”的系統化、整體性。三是認真總結增強“四個自信”過程中的經驗教訓。
在開題報告與評議環節,課題首席專家、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韓美群,介紹了課題的研究現狀與突破空間,總體問題與內容框架,預期目標與主要成果。韓美群說,這個課題非常龐大,涵蓋的內容極其多,難度也非常大。課題組設想,如果可能,會出版系列著作,或者是關于“四個自信”的自信力研究,或者是“道路自信論”“理論自信論”“制度自信論”“文化自信論”。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一級教授韓慶祥表示,課題組團隊實力強,課題角度比較新,有許多新拓展、新觀點,論證也較為全面深入。他建議,課題組在大思路上從認清、認知、認同、認真的理路來展開,在處理“四個自信”與“兩個結合”等重大關系上要進一步加強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體現系統觀念,要注意“四個自信”基本概念是多維度、多層次的,要從本源上深化理解提出“四個自信”的深層原因,要從五個“史”的發展史來觀察。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傅安洲,從立題、破題、解題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認為應突出認知、認同、信仰、行為的指向,要注意調研對象的分眾化、代表性。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研究員辛向陽認為,“自信”是對能力的一種信心,也是對未來的一種希冀,是一種主動精神。要把“四個自信”的整體性講透。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研究員季正聚認為,可從正面講、比較的角度、批駁的角度、歷史的角度等維度,拓展“四個自信”研究。
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沈壯海建議,從重大論斷、重大挑戰、重大戰略、重大實踐、重大進展、重大課題等角度考量,將研究往深里做、往實里做、往心里做。
在專題報告與指導環節,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顏曉峰,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袁銀傳,《馬克思主義研究》編輯部副主任張建剛,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董慧,《思想理論教育導刊》責任編輯陳娟,圍繞歷史自信、“四個自信”彼此關系、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等內容作了分享,并對課題研究中的理論建構、問題聚焦、成果轉化提出建議。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阮一帆表示,相信這個項目所產出的一系列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原創性的理論成果,會助推學院的學科建設,助推學院科學研究邁上新的臺階,再創新的輝煌。
據了解,長期以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建設,把思政課作為重點課程,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作為重點學科,把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重點學院來建設,學校馬院和馬學科建設取得長足的進步。(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銳 夏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