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頓擺球很有趣,它可以隔山打牛!”近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數學與物理學院“大我”社會實踐團隊走進東湖高新區華誠里社區等5個社區,積極探索“黨建+專業+服務”模式,在短短7天時間內,舉辦了14場科普公益行活動,為各社區暑期托管的400余名中小學生送上了地學科普大餐。
此次科普公益行活動涵蓋了地球科學科普、海洋科普、氣象科普、數學科普、物理科普、天文科普、微觀世界科普等方面,配備專業天文望遠鏡、高倍專業顯微鏡、VR虛擬現實頭顯設備、椎體上滾、太陽能磁懸浮馬達、共振小娃、磁阻尼擺、記憶合金、輝光球等20余件實驗設備,包含虛擬現實技術、地球科學、數學、光學、電學、力學、電磁學等知識。在社會實踐隊員們的講解和指導下,孩子們動手實操、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與老師和同學深入交流,暢游在知識的海洋中。
“通過這次科普活動,我發現了許多不可思議的現象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科學知識基礎之上,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只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才能更好的創造未來,服務社會。”光谷一初七年級陳子軒說。
在此次科普公益行活動中,“大我”社會實踐團隊與東湖高新區華誠里社區,湖北省氣象局社區,洪山區關山街道陽光社區、明暢里社區,青山區南苑社區等社區黨支部開展了結對共建,將黨建工作與專業實踐相結合,傳播科學思想,厚植科學精神,引導學生黨員積極投身科技強國實踐,培養更多的青少年學科學、懂科學、愛科學、用科學,在科學的沃土中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