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杜玉丹 鄭宗敏 馬瑩)“飲水不能忘源,數典不能忘祖。”11月18日晚,77歲高齡的中科院院士楊叔子做客我校震旦講壇,做了題為“踏平坎坷,成才成長”的人文講座。報告由副校長邢相勤主持。偌大的弘毅堂學生接踵摩肩,2000多師生聆聽了講座。
楊叔子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原華中理工大學校長,著名機械工程專家、教育家,榮獲國家多項榮譽,是人文講座的倡導者,率先在理工科高校舉起了人文講座的大旗。備受廣大學生尊崇。
報告中,楊院士深情地敘述了他人生中最難忘記的三個地方:出生的地方——江西湖口;人生道路轉折的地方——江西南昌;成長成熟的地方——湖北武漢。他強調,飲水必須思源,數典不能忘祖。他生動而具體地分析了天資、環境、勤奮三因素在成人成才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特別強調,勤奮在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有坎坷,路在腳下,就看我們敢不敢、能不能踏平坎坷,在生活中給自己爭取主動。
他這樣揭示自我品質:他最喜歡的名言是“世界是‘傻瓜’建成的”;他最欽佩的人是天安門前那塊豐碑所紀念的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他的座右銘是“俯首甘為孺子牛”;最大的樂趣是培育青少年一代。
在談到青少年現狀時,楊叔子院士認為獨生子女中存在有“對人不感激,對事不滿意,對物不愛惜,對己不嚴厲”的現象,但他相信,青少年在成長中一定會逐步成熟起來,未來一定屬于青少年一代,大江東去,我們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也必將大浪淘沙,發展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快。楊叔子院士真誠地對年輕學子們說:“如果這個匯報能起到有益于青年朋友成長的作用,我會覺得十分幸福。因為我有限的生命能得到擴展和延伸,我就盡到了我應盡的一份責任,我也對得起先行者的生命在我生命中的擴展和延伸。”他同時殷切期望青少年:“在知識上更富有;在思維上更聰明;在能力上更能干;在身心上更健康;在人格上更高尚!”
當代青年,如何在成長中成才、取得成功?楊叔子在報告總結了自己寶貴的人生經驗和成功秘訣。第一,人生在勤,貴在堅持。這是成人、成才、成功的基礎。人生苦短,要成就事業,必須勤勉,專心,永恒。第二,敢于創新,善于總結。這是成功的關鍵因素。成功就是在工作中有創新、有突破,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創新的同時,當然也要善于總結。總結就是學習歷史,以史為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開拓前進,以達到創新。第三,尊重別人,依靠集體。這是成功的保證,這是成功的外部條件。做事一定要把人際關系處理好。成果是大家一同工作創造出的。“眾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齊,泰山移”。第四,理想崇高,自強不息。這是人生經驗的最核心部分,是靈魂。
整場報告會,楊叔子院士時而引經據典,暢談文學;時而針砭時弊,談古論今,語言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博得了現場師生陣陣熱烈的掌聲。“數風流人物,更看明朝!未來屬于青年一代!”楊院士深情地用這句話結束了講座。
“楊院士的講座非常精彩,相信會對同學們會有著強大的感召和勉勵作用,會引導大家大家進一步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勵志奮發成才。”學工處處長王林清的這番話道出了眾多學子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