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晚,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56屆校友歐陽自遠來校講學。校領導王焰新、傅安洲、郝芳,相關單位、學院負責人與近兩千名學生一起聆聽了報告。
副校長郝芳主持報告會。
報告會開始前,歐陽自遠為我校廣大青年親筆題詞寄語:“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題詞,鼓勵大家積極投身到探索宇宙奧秘和嫦娥工程的行列,共同為我國科學技術發展及中華民族的振興和富強做出貢獻。“我們堅信青年人會擔起這個擔子,而且會干得更好!”他滿懷信心地說道。
歐陽自遠以《嫦娥工程——中國人的探月夢想》為題,詳細介紹了月球對人類的重大意義、月球探測的歷程與成果、“嫦娥工程”的成果及規劃等。報告圖文并茂、數據翔實、通俗易懂、激動人心,多次贏得師生長時間的熱烈掌聲。
歐陽自遠說,月球作為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有著嚴酷的的自然環境,多樣的礦產資源和豐富的能源資源。其獨特的內部構造決定了它是一個沒有磁場,罕有地質活動的死亡的天體。但是月球卻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首先,它有重大的軍事意義。其次,月球上能源豐富,它不僅有著充足的太陽能,也有著取之不盡的氦-3,而這正是受控核聚變發電所需的原料。再次,月球上處于真空狀態,有著生產精密儀器所需的良好環境。當前,美國等國家和組織都已提出自己的空天戰略并加快實施。他強調,大力發展中國航天事業特別是探月工程是十分必要、緊迫的。
就中國的探月工程,歐陽自遠指出,中國已制定出探月的“探、登、駐”三步走計劃,目前各項研究工作都在緊張有序地進行。嫦娥一號作為我國第一個月球探測衛星,已圓滿完成各項科研任務,并初步構建了月球探測航天工程系統。嫦娥二號作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導星,深化了月球科學探測任務,提高了地形探測精度,為嫦娥三號的順利發射提供了大量數據支持。他還列舉出嫦娥系列衛星所取得的多項科技成就并展望了中國深空探測的宏偉藍圖。他強調,在高新技術方面,我們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扎扎實實依靠自己的力量,做我們‘中華牌’的東西!”熱情洋溢的報告博得了在場同學陣陣熱烈的掌聲。
在報告過程中,歐陽自遠多次向師生鞠躬表示敬意,他的謙卑風范讓廣大師生深刻感受到了大師的人格魅力。
校長王焰新講話。他認為,歐陽自遠院士的報告不僅是一場科普教育,更飽含著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是對當代大學生富有啟示的一次生動教育。他指出,校友是學校的寶貴財富,在校友的熱切關注和深切期待中,我校師生們一定會堅持發揚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校訓精神,腳踏實地,刻苦學習,培養出新一代“仰望星空”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有用之才。
(轉自地大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