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好教育家精神宣傳闡釋工作,校黨委書記劉杰撰寫貫徹教育家精神文章,總結凝煉我校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的經驗做法,生動呈現我校廣大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根一線服務國之大者的奮斗故事、育人故事和報國故事。2024年10月17日,學習強國首頁刊發校黨委書記劉杰署名文章《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夯實教育強國建設人力根基》,以下為全文。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建設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基礎工程、保障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培養質量,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著力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為實現地球科學領域國際知名研究型大學辦學目標、助力教育強國建設提供扎實人力支撐。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夯實基層組織“向心力”。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新征程上,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必須堅持并不斷完善黨的全面領導,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讓大國良師競相涌現,為培育時代新人積蓄鑄魂“強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強化黨委統一領導,加強教師工作委員會和黨委教師工作部建設,構建“黨委集中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教師工作部門統籌協調,各部門履職盡責,協同配合的大教師工作格局”。充分發揮標桿院系、樣板支部示范引領作用,完善學校黨委、學院黨委、教師黨支部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傾注資源、壓實責任,將教師黨支部打造成為師德傳承、立德樹人、科研報國、服務發展的堅實堡壘。找準黨建與學校事業各項發展的結合點、著力點和關鍵點,建設“一院一品”黨建品牌,教師黨支部書記實現“雙帶頭人”占比100%,教工支部成為基層黨建和教學科研管理工作雙融合、雙促進、雙提高的中堅力量。創新黨支部設置方式,依托導學團隊、教研團隊、項目團隊、野外實習隊等在育人全場域、工作第一線設立師生混合黨支部,師生在同行、同吃、同住、同學、同研中學理論、練本領、長才干,共同譜寫立德樹人新篇章。
恪守師德第一標準,提升思想教育“引領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師風教育作為教師教育培訓的首要內容,構建師德師風培育、業務水平培訓和綜合素質養成三位一體的分層分類培訓體系。打造“入職·認家入會”“踐履·校訓精神”“成長·建功立業”“關愛·婚戀交友”“榮休·薪火相傳”教師成長發展“五部曲”品牌,形成家國情懷、地大精神與職業追求同頻共振的“文化力場”,引導廣大教師踐行“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鏗鏘誓言。發揚地大“知行合一”傳統,在實踐中錘煉高尚師德,組織教師在掛職鍛煉、訪企拓崗和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中“領銜掛帥”,言傳身教引領學生成長。選派優秀教師定點幫扶湖北竹山、新疆塔里木大學、云南滇西應用技術大學,成功打造云南施甸“地質馬車”賦能鄉村振興特色幫扶模式,一批“明星”教師成為青年學子扎根基層、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精神航標。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持續開展以沉浸式野外踏勘、地質科普講座、文化專題報告為核心的“搖籃之旅”主題活動,讓地質報國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年教師心中傳承扎根。強化對青年教師、海外歸國人才和高層次人才的思想引領,實施“高層次人才紅色教育引領工程”,定期開展國情省情研修活動,組織高層次人才及黨外代表人士赴延安、遵義等革命老區開展紅色教育實踐。
深化評價機制改革,激發干事創業“內驅力”。編制學?!度肆Y源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思路舉措。加快推進“教師一張表”建設,不斷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服務效能,以數字賦能構建全生命周期教師成長體系。科學核定教師隊伍崗位總量,根據學科發展需要動態調整崗位結構,加大對重點學科、基礎學科和交叉學科等領域的長期支持。修訂學校崗位聘用、職稱評審和聘期考核文件,突出代表性成果評價,不斷完善評價科學、規范有序、競爭擇優的分層分類評價體系。舉辦國際青年學者地大論壇,面向全球引育一批具有引領作用或高成長潛力的高層次人才和高水平團隊。實施成建制引進創新團隊和“揭榜掛帥”引才方式,引進人才涵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等多個領域。圍繞學校改革發展需要及學科建設需求,先后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十余個學院院長及國家級科研平臺負責人,再通過引進的院長及學科負責人“以才引才”,組建高水平科研團隊。
營造尊師重教文化,發揮榜樣典型“感召力”。持續開展“師德標兵”“師德模范”“研究生的良師益友”“優秀班主任”“最美地大教工”“巾幗建功立業標兵”“十大杰出青年”評選活動,組建學校教育家精神宣講團,講好師德榜樣的奮斗故事、育人故事、報國故事。將教育家精神內核融入《教職工榮譽體系管理規定》,形成覆蓋職業生涯全周期的有梯度、有層級、有導向的榮譽體系,將“指揮棒”定格在教書育人、強國報國和服務發展之上。加強卓越導學團隊培育,全校173支導學團隊包含1015名導師和6855名研究生,教學相長、師徒共進,涌現出一批師生接續攻克“卡脖子”難關的感人典范。將師德典型培育融入教書育人各領域、全過程,充分挖掘野外實踐環節中的優秀教師代表事跡,將實習實踐基地打造成為廣大教師弘揚高尚師德師風踐行教書育人使命的集結地和練兵場。廣大教師把育人課堂搬到山川大地,涌現出一批與學生同行同住、奮斗在社會實踐一線的實踐育人典范,傳頌著從楊遵儀到殷鴻福再到謝樹成師生三代院士接力創新地學人才培養的佳話。創作《大地之光》《大地之子》等教師榜樣、師德傳承主題原創劇目,展現廣大教師愛黨愛國、立德樹人、自信自強的精神風貌。
【作者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書記】
鏈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夯實教育強國建設人力根基
(學習強國 2024年10月17日)